序章(1 / 2)
秋后的小雨一停,薄薄的一片稀雾就缭绕着整个大山,更显无尽的苍凉之色。干冷的空气中偶尔夹杂着几声虫鸣,树上的飞禽更是少之又少,给这片连绵不断的山群添上了一份诡秘的气氛。山中夹杂这几条铺满青苔的蜿蜒小路,路中嵌着几片岩石供路人走动。而道路的尽头转过一处山坳,坐落着一处被大量的林木覆盖着的不怎么显眼的村庄,村庄里里外外就几十户人家,这也算是大山里除去鸟兽唯一的生机了。
老人坐在一张木凳上,手捧一本旧书,书皮已然泛黄无比,凭破破烂烂的封面的尚可认清“治德”二字。大山里几日来阴雨连绵,自己的膝盖也是常常痛楚,时时需要拿热毛巾敷敷才好受些。不过年纪虽然大了,心思可没懈怠,正拿着书耐心的给旁边的小孙女指读文字。坐在旁边的小女孩约莫只有五、六岁,穿着寻常人家的布衣,似懂非懂的听着爷爷给自己讲书,不时的抬眼看看远处篱笆外玩耍的孩童,显然心思有些不在这里。时候已经晌午,村里几处人家也升起了炊烟。老人顿了一顿,合上了书本,疼爱的摸了摸孙女的头,说到:“白儿乖,想来你娘也快做好饭菜了,今儿你爹从山里捉来了只兔子,中午炖了白儿要多吃一点长长身子。”
小女孩听到有好吃的,眉眼中尽是笑容,从木凳上爬下来,蹦蹦跳跳跑去了伙房。老人慈爱的笑笑,将手中的书页合了起来。他就这么一个孙女,自然要加倍关爱,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总是先拿给孙女。不过老人有着另一层更深的想法,自己和儿子在深山里窝了不少年,一辈子也就在这儿了,他更想让孙女走出大山,去外面见见世面,更好的还能考取一个功名,说起来大山里也能出一个郎官啊。不过想的虽好,现实却很艰难,自己读的书不多,家里也没有多少富余的钱财,又拿什么去将孙女送出大山呢?正当老人左想右想之际,恍然间,一个白色的身影忽然出现在了自家篱笆院门前。
老人霎时觉得好奇,抬眼向门口看去,只见一名女子站立在家门院口,女子一身浅灰色丝袍,一头黑发扎在一顶墨色的头冠上,身段修长,面容姣好,一副士子打扮。老人正自疑惑间,忽见女子拱手向院里问道:“奔走半日,才寻找一户人家,不知是否能讨碗水喝?“
老人听闻才缓过神来,连忙说道:“可得,可得,客人稍等,水马上便到。“说罢呼唤正在做饭的儿媳给女子倒水,自己又拿来旁边一条木凳让女子坐下,笑到:”小户人家,门舍鄙陋,客人将就一下吧。“
女子笑着摆摆手:“无妨无妨,游学士子有落脚处即安,不求多舒适了。“
老人点点头,自己的小孙女白儿从房间里露个头出来,好奇的看着这边。老人向孙女招招手,意示她过来,白儿轻跑过来,躲在爷爷身后,怯生生地望着女子。老人抚了抚女儿的头,向女子说道:“这里常年也不来人走动,小孩子家第一次见外人难免生疏,让姑娘见笑了。“
女子点点头,亲切地冲小女孩笑了笑,遂后于老人问道:“老人家在此落户几年了?我见外面的山路经年不修早已破烂不堪,想必这里很少有人来往吧。”
听闻此问,老人长吁一声:“算来已有二十年了,我年轻时继承父业做了一家当铺的生计,又读过几本书。后经营不当,索性做了当地的教书先生,后来老了,教不动了。于是举家迁来了这处大山图个清静。山路本是多年前建的,后时局动荡,官家也无暇管这些,除了每年征税的官差来回走动外,几乎无外人了。”话音刚落,自己的儿媳端着一碗水从伙房走来,笑盈盈地递给女子。女子进忙起身说到:“多谢大嫂了。”并双手接过,顺势一饮而尽。
经过观察,老人见这姑娘举手投足之间尽是洒脱豪爽,不由得暗暗称奇。只见她一碗水饮毕,女子面露惊讶之色,转头向老人说到:“这是何水?甘甜清爽,实为上品也。”老人哈哈大笑:“大山之中别无他物,就这水号称一奇,这是后山的甘泉水,取之可饮。”女子点点头:“皆云天地山川可养性养物,如此看来确实不错,既然如此,我便借一借这灵秀了,敢请再饮一碗?”老人哈哈大笑:“可也,客人只管喝,一会儿饭菜做好了,给你添一双碗筷,吃饱了再走。”女子摇摇手:“饮水便可,怎敢叨扰他事?在下还有路程要走,便要告辞了。”
老人有些可惜,说到:“罢了,既然姑娘有事,那便不留你了,不过敢问姑娘是哪里人氏?来这穷山恶水的地方作甚么?”
女子微微笑笑:“皆言身为人子当治学天下,在下前来不过是为寻求学问的,长我见识者皆为我师,前辈方才那一碗水,也是长了我的学问,在下还要感激呢。”
“求学问不能穷坐书堂死抱文章,姑娘有这种见识,足可以展才鸿志于天下也。“老人赞许的点点头。
女子谦虚道:“前辈言重了,在下不过是一介书生,算不得有什么鸿鹄之志,只求苟活于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