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内阁(1 / 2)
巳时,李天昊和杨瀚景应诏来到乾清宫侧殿,远远看见朱厚照坐在一只绣龙墩上,认真的在听人奏报。走近了他们才看清,面君之人身着青色官服,胸背上是绣有鸂鶒图案的补子。
七品文官?
二人颇为惊讶:在明代,只有四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上殿面君,一个七品官等闲是没资格见皇帝的,更何况是被皇帝招入内殿单独陛见。
朱厚照沉吟着问道:“黄晟,你弹劾宋鑫贪墨军饷,到底有什么凭证?”
“臣一时并无凭证。”
朱厚照眼神不善:“你可知无凭无据诬告从二品的领兵大将,该当何罪?”
“臣知道,但臣虽无证据,却绝非诬告!”
此时朱厚照看见了殿外的杨李二人,招手示意他们近前一起听黄晟说。
“臣曾先后六次上疏参劾,均如泥牛入海,万般无奈之下,只有设法拼死绕过内阁和通政司,将奏疏直呈大内。”
“你怎么认识刘瑾的?”
“臣并不识得刘公公。”
“那他为何替你代呈此疏?”
“臣投告无门,在待诏处跪了十个时辰,直至力竭晕倒。刘公公出来询问,臣将下情细细对他讲述。刘公公听闻之后,既痛恨宋鑫等人之恶行,又哀怜臣家之不幸,激于义愤毅然答应为臣代呈此疏于御前,若非刘公公之助,臣区区一个七品小官,岂能亲睹天颜?”
李天昊和杨瀚景听到这里大眼瞪小眼。
刘公公?
激于义愤?
刘瑾!
等一下,这跟史书里写的对不上啊?这刘瑾哪里是大奸大恶之徒?分明是个刚直不阿的好汉!
当然,现在说他是好“汉”,稍有名不副实了。但就以他这等行为,零部件齐全的人又有几个能比得上的?
“臣乞陛下允准,让臣当面拜谢刘公公大恩!”
“哼,你想谢他?等他能从床上爬起来再说吧!”
“刘、刘公公他。。。”
“本朝铁律,内官不得干预外朝,他一个内廷总管,替外官转递奏疏这种事岂是他该干的?朕若不惩戒,他不知还会生出多大的胆子!区区二十杖不过是让他长长记性,若有再犯,朕必重罚!”
“陛下,陛下!”
黄晟连连叩首:“刘公公此举纯出为国为民之诚,施以杖责岂不寒了天下忠臣之心?陛下如果实在要打,就打臣吧!”
“本朝太祖立碑为誓,令我朱家后世子孙不杀言官。你让朕打你,是存心要朕百年之后无颜去见祖宗吗?”
朱厚照冷冷的诘问令黄晟无词以对,只有磕头告罪。
“你说你曾六次上疏,内阁想来是收到了吧?”
“按理说此疏内阁必然知悉,但几位阁老为何不奏,臣、臣就不清楚了。”
黄晟声音很小,也不敢抬头。
“这个宋鑫当初是谁举荐的?”
朱厚照似在自言自语,但黄晟立即直起了身子。
“回陛下,汉中侯宋鑫弘治十二年由谢迁谢阁老举荐,封镇朔将军,出任宣府总兵。”
“弘治十二年。。。那时谢先生是先帝的东阁大学士,正掌管兵部,朕知道了。刘瑾!”
随着朱厚照的召唤,李天昊杨瀚景才注意到殿角地上坐着一个人,闻声挣扎着站起,一瘸一拐走过来,似乎身上有伤。
朱厚照斜乜着这个人:“朕不是让你回家躺两天吗?怎么一大早又跑来了?”
“奴婢的伤不碍事,不在主子万岁爷身边伺候,奴婢躺也躺不安稳,所以就来了。主子有何吩咐?”
这是一名中年太监,身材微胖,面白无须,五官还算清秀,面相也挺和善,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但说话间眉心微微发抖,显见在隐忍疼痛。
“你的伤既无大碍,就给朕跑一趟,去把刘先生、李先生和谢先生请到这儿来。”
“奴婢遵旨。”
中年太监转身向殿外走去,依然一瘸一拐。
李天昊和杨瀚景对视的眼神充满震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个因仗义进言遭受杖责的太监,会是刘瑾?
那个权倾朝野、祸乱纲常、构陷忠良的“立皇帝”——刘瑾!
他们还沉浸在震惊中时,殿外已传来匆匆的脚步声,脚步止于殿门,三个弘钟大吕般的浑厚声音整齐划一。
“臣刘健、李东阳、谢迁奉诏见驾,恭请陛下圣安!”
“这里不是外廷,先生们不必多礼了,都请进来吧。刘瑾,为三位先生设座。”
“臣等谢陛下!”
三件绯色仙鹤补官袍从杨李二人面前掠过,三位气度庄严的一品大员按位次坐在刘瑾指挥小太监搬来的绣墩上,身姿个个挺得笔直,上首一人对着朱厚照施礼。
“陛下,臣等正在内阁处理紧急政务,不知陛下有何要事召唤?”
“紧急政务?又有何大事让先生们操劳了?”朱厚照懒洋洋的问道。
“陛下,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幅员万里,生民亿兆,每日均有涉及国计民生之事须得裁处。譬如说,这南直隶的水灾、湖广的旱灾、云贵一代土司叛乱、宣府的军饷调拨,均是十万火急的军国大事,臣等。。。”
“宣府军饷调拨?”
朱厚照放下手中的盖碗,以询问的目光望着三位阁臣。
“正是,昨日宣府副总兵许宁亲身进京呈递公文,宣府镇拖欠饷银已逾三月,再不拨银,只怕军心不稳,如若鞑靼趁机进犯,后果不堪设想。”
“宣府军饷还有拖欠之事?”
朱厚照听着居然轻笑了一下,奏对的内阁首辅刘健当即就不高兴了。
“陛下久居深宫,锦衣玉食,自是不知边关将士之苦。我大明国库虽丰,但是国家太大,用钱之地太多,难免有忽略之处,此番宣府拖欠饷银即是此因。臣等本待明日早朝再奏明陛下,既然陛下垂问,臣就当面陈奏:内阁拟票,拨太仓银三十五万两发往宣府镇,除补发士卒饷银外,剩余部分,由该镇自行用于购办粮草。”
说完,刘健静静等候那句熟悉的“就依先生之奏”,可等了好久,朱厚照只顾吹去茶水的热气小口慢品,却一言不发。
“陛下认为臣等这样处理不妥?”
先沉不住气的,竟是久经宦海的三朝元老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