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屯田任上(六下)39(1 / 2)
东京界身巷里有个胭脂绒线铺,店主张胜是位平日有个风吹草动就不肯外出的大老实人,夜晚从来也不出大门一步,可到了元宵夜,也要破了夜不出门的惯例,上街看灯。
司马光还在西京洛阳闲居时,上元节的夜晚,夫人打算上街观灯,司马光说:“家中点着这么多灯,何必出外看?”夫人一笑道:“妾身岂止看灯,兼欲看游人啊。”司马光也笑了:“白天看人晚上看鬼,那你是鬼呀?”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自上一年的冬至过后,开封府的仪曹和仪鸾司就开始为过节忙碌地做准备。在大内前面的御街上结扎和搭建山棚,正对着宣德门的城楼。山棚的后面再搭起高大的灯山。
灯山又称鳌山,工匠们能把鳌山扎缚到“高一十六丈,阔三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长二十四丈,两下用金龙缠柱,每一个龙口里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朝向宣德门的那一面,全都用缤纷的五彩锦缎来结扎得层层叠叠,上面画了无数的神仙故事。
灯山中部有很大一块木牌,牌上写着“庆历与民,同乐万寿”八个大字。整年身居深宫的皇帝也非常需要狂欢上元来调剂精神,几乎每年的上元之夜,皇帝都要做出与民同乐的样子。
为了兑现这一口号,普通市民都可以登上这灯光灿烂的彩山观灯、玩优戏。
灯山铺张华丽,仙宫梵宇,舞榭歌台,山棚上乐工演奏蟠桃乐府。从灯山到宣德楼前横大街的距离约一百余丈,开封府用棘刺把这段地块围了起来,被围起的这块地叫“棘盆”,这是为举办庆典活动预留的场地。
棘盆里立起两根长竿,高达数十丈,竿上饰以几条彩色绳索,绳索上悬挂各式各样纸糊的百戏人物,风一吹,这些纸人就会动起来。棘盆里还搭了一个乐棚,可以奏乐和表演杂戏。
宣德楼城下,临时用大枋木搭建起一个露天的台子名为“露台”。露台四周有用彩结装饰的栏杆,两边整齐地排列着担任禁卫的士兵。露台的东西两侧则是王族、大臣搭建的彩棚和帐幕,左边是王室宗亲,右边是宰执大臣。
而在宣德楼上,内外早已粉饰装扮一新,御座用黄罗搭造的彩棚围了起来。两边垛楼上各挂一个巨大的灯球,直径有一丈多,灯球里点着粗大的蜡烛。一切俱备,就等着节日的来临。
到了正月初七,外国来朝贺的使臣就都辞别京都回国了。
从这一天开始,灯山上的彩灯就都点亮了。接着,各主要街道、酒楼、瓦舍乃至偏僻街巷、寻常百姓之家,家家户户陆陆续续点上各式各样的彩灯。整个开封城真是华灯绮彩,绵亘长衢,火树银花,光明彻夜。
宋代城市上元之夜的灯景太诱人了,引得四海之内人们无限向往,甚至不远万里的赶到东京等大城市凑这个热闹。
灯的品种千奇百样、数不胜数:坐车灯、衮球灯、球灯、槊绢灯、日月灯、诗牌绢灯、镜灯、字灯、走马灯、马骑灯、龙灯、凤灯、水灯、琉璃灯、影灯、诸般琉珊子灯、诸般巧作灯、平江玉珊灯、罗帛灯、沙戏灯、火铁灯,进架儿灯、像生鱼灯、一把蓬灯、海鲜灯、人物满堂红灯……。小的灯笼可以托在儿童手心上玩耍,大的超过数尺甚至数丈。灯笼的样式也是年年推陈出新,不落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