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庆历风云(六)21(2 / 2)
好不容易从西北赶了回来,又被发往东南,老奸巨猾的夏竦觉得蒙受了奇耻大辱,他既失望又愤怒。当他了解了事情变化的原因后,便以身体不适为由,赖在京师迟迟不去赴任,同时向朝廷呈交了一篇洋洋万言的奏札,表明自己的心迹和身体状况。不料奏札递上去,不单没人同情,换来的却是更多嘲弄。他决心要报复,要让那些新政官员知道他的厉害。
夏竦不愧是老奸巨猾的权臣,他不与御史台和谏院直接对垒,他知道和这些人打嘴仗占不到什么便宜。他将矛头对准了新政首脑范仲淹、富弼,并找到了突破口,直接对与范、富关系密切的国子监直讲石介下了狠手。
这个石介同王拱辰、欧阳修、刘沆、蔡襄等人都是天圣八年进士及第,他的诗和文章都很有名,不久前在宰相杜衍的举荐下充任国子监直讲。
他赞同朝廷的新政,看到欣欣向荣的变化而心情激动,于是效仿唐朝韩愈《元和圣德颂》,写了一篇《庆历圣德诗》,诗中褒贬时政、臧否人物,还以皇帝的口吻对新任命的宰臣和谏官一一表彰,在诗中大胆的直斥夏竦为“大奸”。
石介自己倒是慷慨激昂、酣畅淋漓了,可是他的作为进一步激化了朝廷各派间的矛盾,对施行不久的改革新政帮了倒忙。
范仲淹见了此诗后不禁一声长叹,认为“大事将要坏在这个怪人手上了。”
一向珍爱名节的夏竦,看到石介将自己列为“小人”、“大奸”,心里暗暗地发着恨道:“你一个小小的国子监直讲,竟敢肆无忌惮地辱骂朝廷大员,你等着吧。我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你尝尝你所谓的这个小人的厉害,让你知道什么是小人的手段。”
不久后,一件惊天大事在朝廷中引起轩然大波,事件的起因是因为石介写的一封信。
石介在写给富弼的信中勉励富弼等人“行伊、周之事。”伊是伊尹,周是周公,伊尹、周公是商周时期著名的贤臣。石介在信中是希望富弼要像伊尹、周公一样,忠心辅佐皇上。后来在朝廷派人与他谈话时,石介就是这样说的。
但是朝中大员见到的这封信却同石介所说有所出入,石介说信中写的是“行伊、周之事”,而从石介府中取来的信上写的是“行伊、霍之事。”别小看了这一个字,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整封信的内容就全变了。
霍乃东汉霍光,是以废立皇帝著称史册的权臣。伊尹、周公连称是指辅佐天子的贤臣,而伊尹、霍光连称则成了废立国君的权臣,这一改非同小可,等于说以范、富为首的改革派的势力欲图谋不轨,直接威胁到君权。
夏竦指使他的党羽在朝廷上下大肆播弄是非,说是石介给富弼写信欲图谋不轨,关系到社稷安危。这样的危言耸听引起皇上的警惕,他派人从石介家中取来这封信,又让人核对笔迹,还让石介辨识并认可是自己所写。可以说事实俱在,不容更改。
问到石介这样写安的什么心,石介哑口无言,他怎么想也闹不明白,为何自己亲笔书写的信中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而且他还反复看过几遍;他更想不明白,信还没有发出,夏竦是如何得到这个消息的。石介有些心慌意乱,只得一口咬定是笔误。
但是夏竦他们对石介的托词并不认可,他们说“周”、“霍”二字区别很大,不可能写错,心里不那样想就不会写成这样。
石介辩无可辩,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怎能写错字,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他预感到大祸临头,又后悔给富弼他们带来麻烦。范仲淹、富弼等人也惶恐不安。
谁都知道,欲图废掉当今圣上,这是一个祸灭九族、大逆不道的罪名。
其直接后果是范、富因恐惧、避嫌自请离京,石介被迫辞去国子监直讲,返乡回到山东奉符县徂徕山。一年后石介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一岁。
六
虽然朝中多数大臣心知这件事的后面必有隐情甚至阴谋,如果是后者,那么主使者一定是夏竦,别的人做不到这样的天衣无缝。只是苦无证据,而且无论怎样设想也想不清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