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9月2日38(1 / 2)
8月30日星期六晴
上午和杨丰去注册。到时才发觉没带照片,忙回去取。后来注册,发现我、阿谭、萝拔、莫凯杰、老林在【“同一”划掉】4班;黄心华在2班;冯菡、杨丰在3班;陈妮妮在农村班。学费459元,校服费195元。上五楼拿校服【“时”划掉】要排队。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农村班是5班和6班,陈妮妮在6班。这两个班绝大部分都是寄宿生。4班,日记者后来才知道,这是所谓最差的班,一小那些出名的混混大多在这个班。校服有好几套。冬装运动服两套。两条黑色很短较紧身的泳裤;女生是泳衣。两件衬衣。两条黑西裤;女生是吊带天蓝裙(裙底到七分裤的长度)。两件白色短袖(一件园领)。两条黑色夏天短裤(后来发现穿的人很少)。冬装和长裙的那种天蓝色真的非常好看,颜色和天空蓝几乎一样。白衬衣或白短袖,配上天空蓝的冬裤,真的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上大学时,有同学赞日记者的中学校服颜色好看,“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校服了”。
往后只要是买校服(身高不一样了,得换),都是星期一下午最后一节课时上5楼买。
日记者的父亲看到校服的衬衣,赞叹说这衬衣做工不错,不容易皱,领子也硬实。
日记者记得,冬服还有一套深绿的,但不记得是初中时还是高中时的事,而且只有两届学生有这种冬服。多年后,一中的天蓝校服,那天空蓝颜色变了,没那么好看了。
上大学,出去见世面之后,日记者回想起中学时的女生们,不得不感叹,自己的家乡真的是人杰地灵:妹子水灵又好看,皮肤也好。】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去注册后,日记者落到1楼楼梯,碰到了冯菡,跟在身后的她的母亲也戴着眼镜。两人正上楼。日记者就和她聊了几句,比如在几班,知道谁谁谁在几班吗...大约是遇到老同学,冯菡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
****
8月31日星期日晴
上午去三园打机。
下午回校搞清洁。我领六人到花园捡垃圾。后来编座位,我和老林坐,在第二组。接着便发书。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日记者猜测,这一天应该还没注意到班花。又或者就是今天注意到了。因为那记忆中的画面,她没有穿校服,而是一件青色的衣服。班花其实有化妆,但日记者那时不懂这些。日记者的命运,因班花而改变。当然这只是外因。内因才是主要的。
日记者记得,可能是小学第一次有固定教室后的座位编排,日记者就是和老林坐一起。老林也是隔壁农机一厂的,和乒乓球的“南帝”温剑铭是邻居。】
****
【“8”划掉】9月1日星期一晴
【这一篇开始,笔头似乎很细】
今天是第一天上学,我很兴愤。早上开校会。座右铭:勤学、守纪、尊师爱校。我在班排第八,阿谭排第二。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战胜这七人。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学号是按照入学成绩来排的。4班有19人是考进来的。
第一名,王碧嬅,可能是184分,有点点大妈相,嘴唇有点厚。前面的两个包已有相当规模(被小混混嫌弃、私下取笑的其中一个原因)。她性格非常外向,“走在校道时毫不顾忌地哼着歌”这种事,当时的日记者觉得很不可思议。她也会时不时和别人讲道理,但没有咄咄逼人的态势。班里的小混混们,大多都是一小的,王碧嬅也是一小。小混混们一提及她,或者她一出来说话,小混混会特意作出呕吐状并发出“呕”的声音。日记者其实佩服她,觉得她相对自在。
第二名,阿谭。 第三名,聂于鹏,可能是173分。日记者曾经的小学同学,不爱学习,而且已经和小混混们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