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李纲、宗泽123(1 / 2)

宁书涯铺开了一张地图。

他用指尖轻轻抚摸着地图上六个用墨迹标注的地点,每一个标记都像是时间的烙印,泛着岁月的光泽。

宁书涯的眉头微微皱起,神情专注,仿佛在凝视着一片浩瀚无垠的天地。

阳光透过窗棂斜射进来,映在他那略显瘦削的脸庞上,勾勒出一片沉静而坚毅的表情。

“虽然是公费出差,但是这么远的距离,也真是让人头疼啊。”宁书涯自言自语,带着几分无奈和。

这六个点分别是六个人的所在地。

尽管宁书涯是一名理科生,但他的地理知识却出奇地好。

早在高中文理分科之前,他的地理成绩便一直名列前茅,那时候的他,曾经对地理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如果当时没有文理分科,也许他的高考总分会更高。

当年的知识储备,让他很快在地图上找到了对应的目标城市。

“李纲在汴京,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河南开封。”

“宗泽在巴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巴中。”

“种师道隐居于终南山豹林谷,大概在今天的陕西西安附近。”

“韩世忠位于延安府,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延安。”

“吴玠驻守泾原路怀德军,大约是今天的宁夏固原。”

“岳飞镇守河东路平定军,大约是今天的山西阳泉。”

宁书涯在心中默念着这些城市的名字。

他决定按距离的远近顺序,因此拜访这六人。

由于路途遥远,赵构特地赠予宁书涯一件修真法器——‘神行符’。

这符咒呈淡金色,纹路古朴复杂,隐隐有灵气流转。

神行符的功效是大大提升马车速度,缩短旅途所需的时间,让他能够迅速抵达目的地。

宁书涯轻轻将符咒握在手心,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澎湃灵力。

“有了神行符,至少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他心中暗自盘算,目光再次回到地图上。

然而,宁书涯心中仍有些踌躇。

他原本不想带苏悯同行,毕竟路途遥远,旅途颇为辛苦。

但苏悯用楚楚可怜的眼睛看着她,嘟起粉嫩娇艳的嘴唇。

“书涯哥哥……”

宁书涯看着苏悯那柔弱的眼神,心中一软。

这样的目光,让他没有抵抗力。

宁书涯无奈地笑了笑,目光中带着几分宠溺与无奈:“好吧,既然你坚持,那我们就一起出发。”

“不过你要答应我,一路上可不要叫苦叫累。”

苏悯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和喜悦,她点了点头,兴奋地大叫:“谢谢书涯哥哥!”

宁书涯看着她,眼中不禁浮现出一丝温柔。

原来做兄长是这种感觉啊。

质疑妹控。

理解妹控。

成为妹控。

宁书涯打点行李,整顿准备。

康王赵构特地为宁书涯设宴践行,言语间满是重托与期待。

酒过三巡,宁书涯便带着苏悯,乘上马车,告辞而去。

……

宁书涯要拜访的第一位,便是同在汴京城的李纲。

康王府的马车在繁忙的街道上缓缓行驶,车轮碾过青石路面,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

马车外是川流不息的人群,有的行色匆匆,有的悠然自得。

马车终于停在了一座府邸前。

府邸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李府”二字。

字迹苍劲有力,仿佛蕴藏着一股不屈的气势,让人一望便能感受到其中的浩然正气。

宁书涯与苏悯走下马车。

宁书涯整了整衣冠,将腰板挺得笔直,步伐稳健地迈向府邸的大门。

他轻轻敲了敲门,片刻之后,一个家仆打扮的中年男子推开门来。

家仆的眼神在宁书涯与苏悯身上扫过,见两人气质不凡,立即恭敬地问道:“请问两位公子有何贵干?”

宁书涯拱手行礼,声音温和而不失礼貌:“在下宁书涯,奉康王之命,前来拜访李纲大人。”

皇子结交文臣武将,是皇家的大忌。

但是康王此时无权无势,李纲也并非朝中的大人物,所以康王派人来见李纲,也并不引人注目。

那家仆闻言,微微一怔,显然没想到来人竟是康王的使者。

但他脸上的惊讶一闪而过,随即迅速恢复了镇定,态度更加恭敬:“原来是康王的贵客,请稍候,我这就进去通禀。”

家仆转身匆匆而去,宁书涯与苏悯站在府门口,静静等候着消息。

门前的气氛安静而庄重,微风吹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偶尔几声鸟鸣划破宁静的空气,增添了一丝生气。

不多时,家仆再次现身,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走到两人面前,恭敬地说道:“二位请进,李大人已在厅内恭候。”

宁书涯微微点头,带着苏悯跟随家仆走入李府。

穿过一道朱红色的大门,绕过几株古柏,他们沿着一条幽长的回廊前行。

回廊两侧种满了竹林,清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

他们来到了府中的正厅,厅内布置简朴而大气。

四壁挂着几幅山水画,笔墨潇洒,透出一种清雅的气息,似乎暗示着主人不俗的品位。

正厅中央,一位身着深蓝色长袍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在主位上,他的神情庄重,眼中却透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这便是李纲,宁书涯心中暗道。

他仔细打量着对方,李纲眉目清秀,但双眉之间隐隐透出一股坚毅之气,年逾四十的他神态中透出一丝阅历的沉稳。

宁书涯立刻感受到,李纲的修为大约在“练气”三段左右。

李纲看到宁书涯二人,微微一笑,起身相迎,拱手道:“两位请坐。”

宁书涯连忙回礼,语气谦逊而诚恳:“见过李大人,久闻大人清正廉明,今日有幸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李纲淡然一笑,示意两人入座,目光中闪过一丝审视和好奇:“在下与康王从未结交,不知道康王派阁下前来,有何用意?”

宁书涯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李纲。

这是康王赵构的亲笔信。

宁书涯神情平静而从容地说道:“康王殿下对李大人的才华与正气甚为钦佩,特意遣我来拜见。”

“如今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

“康王殿下仰慕大人才学气节,希望将来国家危难之时,能与大人共谋国事,以挽救时局。”

李纲接过信函,神情严肃地打开信封,仔细阅读起来。

他的眼神在字里行间流转,神情逐渐转为凝重。

片刻之后,他放下信函,目光回到宁书涯身上,沉吟片刻道:“康王年少有为,心怀天下,实在是国之幸事。”

宁书涯点了点头,眼神愈发坚定,语气沉稳:“李大人所言极是。”

“康王曾言,只要李大人未来有需要相助之处,他一定会不遗余力。”

李纲闻言,眉头轻轻一扬,目光凝重,长叹一声:“康王殿下有此决心,老夫深感欣慰。”

“只不过,大宋当下内忧外患,金军压境,朝中又有奸佞作祟,老夫心中不安。”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宁公子,老夫看你年纪轻轻,却言谈举止皆有章法,能否请教你对如今局势的看法?”

宁书涯略微思忖,随即开口道:“李大人,学生愚见,今日之大宋,外患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内部的腐朽与不作为。”

“朝中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以至于烽烟四起。”

“若不能自强自救,纵有千军万马,如何能守得住这江山?”

李纲听后,神情微动,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宁公子所言甚是!我等当忠诚为国,虽千难万险,亦在所不惜。”

宁书涯继续说道:“大人,眼下金军南下,大宋危在旦夕。康王殿下深知李大人胸怀大志,愿意与大人共同努力,为国分忧。”

李纲点了点头,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康王殿下有此志向,老夫必当尽力相助!”

“只是不知,宁公子接下来有何具体打算?”

宁书涯稍作沉吟,缓缓答道:“学生此行,是奉康王之命,游历大宋各地,拜访志士仁人,凝聚力量,共同抵御外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