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红枫煮酒论英雄122(1 / 2)
十月的汴京,秋意渐浓,天色微霭。
康王府中,枫树成荫,枫叶正红,满园如火。
树下,落叶铺满了青石小道,在风中沙沙作响。
几片枫叶被风卷起,在空中轻盈地打着旋儿,像极了一只只火红的蝴蝶,翩然飞舞,映衬着满园的秋色。
院落深处,寂静的小湖边,一座精巧的亭台若隐若现。
朱红的栏杆与四周火红的枫叶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动人的秋景图。
湖水微波荡漾,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石阶。
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虚无缥缈的幻境,令人心生怅然。
亭内已然设下酒席,两侧摆放着精美的樽俎,盘中红柿鲜亮,散发出诱人的甘甜气息。
一樽煮酒热气蒸腾,醇厚的香味扑鼻而来,仿佛一阵暖意穿透秋日的凉意,令人陶醉。
朱栏玉柱之间,秋风吹过,掠起几片枫叶,打着旋儿飘落在樽俎旁。
亭中正对坐着两位青年。
康王赵构,眉目清秀,脸上带着几分沉稳与从容,双目却闪烁着一丝隐隐的锋芒。
他的对面是宁书涯,年纪相仿,眉宇间透着几分英气,神色淡然而不失锐利。
二人把酒言欢,臧否人物。
赵构的脸上已有些微红,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而宁书涯依旧神色自若,眉头微挑,目光清澈如水。
一旁的苏悯,一袭淡绿色的长裙,身姿窈窕,眉眼间有着说不尽的清纯。
她轻声细语地为二人温酒斟酒,那双白皙纤细的手将酒壶举起,动作娴熟而优雅。
苏悯的面容娇美,最为显眼的,便是她那娇艳欲滴的丰唇。
赵构放下手中的酒杯,笑道:“宁公子,十月的汴京,正是赏枫之时。今日我二人赏枫饮酒,实乃一大幸事。”
他的声音温和中透着几分真诚,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气与大度。
宁书涯微微一笑,拱手道:“王爷客气了,能与王爷共赏美景,共饮美酒,亦是书涯之幸。”
他的声音清朗,带着几分谦逊,却又不失自信,眼神中透出一丝对赵构的敬重与欣赏。
两人相谈甚欢,谈古论今,讲文说武。
时而放声大笑,时而低声浅语,言语间透着豪情与惺惺相惜的气度。
正当酒至半酣之时,忽见天色骤变,阴云漠漠,一阵凉风吹来,似乎带着几分凛冽的寒意。
苏悯突然目光转向远处,脸上露出好奇之色,轻声说道:“书涯哥哥,快看!”
宁书涯和赵构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天空中阴云密布。
一道水龙卷在远处的地平线上盘旋而起,气势恢宏,似要吞噬天地。
云层翻滚间,隐隐传来雷声,仿佛有一条巨龙在云中翻腾,声势惊人。
宁书涯和赵构也饶有兴致。
两人站起身来,凭栏远眺。
赵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问道:“宁公子可知这龙之变化?”
宁书涯略一沉思,摇了摇头道:“书涯不才,未知其详。”
他的神色平静,语气谦和。
在老板面前,一定要谦逊一点。
这是宁书涯的职场生存指南。
赵构放下酒杯,神色渐渐变得庄重起来,微微一笑,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秋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话语间透出一种对英雄的赞叹与向往。
宁书涯听了赵构这番话,眼中闪过恍然大悟的赞许,点了点头,道:“王爷高见,书涯受教了。”
赵构接着说道:“宁公子文武双全,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宁书涯,眼中带着几分期待。
宁书涯这段时间就一直琢磨着此事。
他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宋史,提前调查过一些人目前的情况,官居何职,身在何方。
他想把找机会这些人组织起来,将来组成抗金的骨干力量,所以此时也不藏着掖着,直抒胸臆。
宁书涯略一沉吟,随即开口道:“巴州通判宗泽,堪称英雄。”
“他年逾六旬,却仍保有一身正气,为人刚正不阿,清廉自守。”
“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若能重用,定能成为大宋柱石。”
宁书涯的声音平静却有力,字字句句透着对宗泽的敬仰与钦佩。
赵构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眉头微皱,沉吟少许道:“我倒没怎么听过此人的名字。”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思索,似乎在努力回忆起关于宗泽的事情。
沉吟少许,赵构不再纠结,继续问道:“还有呢?”
宁书涯继续道:“太常少卿李纲,亦是一位豪杰之士。”
“李纲才华横溢,心系国家,为官清正廉洁。”
“他不仅有治国之才,更有抗敌之志。”
“强敌压境,我们正需要这等意志坚定之人。”
宁书涯的声音坚定,目光灼灼,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岸的英雄形象,屹立在风雨飘摇的大宋江山之上。
赵构闻言,再次点头,面露微笑,道:“宁公子所言甚是,我亦闻李纲此人,确有胆识。”
酒水的热气在暴雨的凉意中袅袅升腾,氤氲在宁书涯和赵构之间,将二人的面庞映得微微泛红。
赵构神色微动,举起手中的酒杯,对宁书涯道:“宁公子,是否还有其他人选?”
宁书涯沉吟片刻,望向赵构,目光中透出几分思索与深沉。
他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语气深沉且坚定地说道:“王爷,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虽然如今已致仕退休,隐居在终南山豹林谷,但亦可称为英雄。”
赵构听到这个名字,微微挑眉,显露出几分兴趣。
他的眼神中带着探究的意味,略带思索地问道:“种师道?听闻他已年逾七旬,怕是已经老朽,宁公子缘何以他为英雄?”
宁书涯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自信与坚毅,仿佛早已料到赵构会有此问。
他目光如炬,直望向赵构,道:“种师道为将多年,守边之时,严于律己,仁厚待人。”
“他身经百战,抗击西夏,出征辽国,深得边民拥戴。”
“其一生为国为民,可谓忠诚之士。”
“虽已致仕,然其心仍系国家,若能重新出山,定能为我大宋再立新功。”
赵构闻言,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