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326(2 / 2)
“若能一直有教无类,让底层和寒门之人出头,那么昭国未来必定会人才济济,绝对不会重演鸿都门学之事。”
此言一出,杨秋就想到了刘宏这个冤大头。
刘宏在年轻时,其实也曾心怀壮志。
他深知朝堂的诸多弊端,也明白举孝廉这一制度已然出现问题。
于是,他渴望提拔一些真正的人才到自己身边,以重新治理这天下。
为此,他创立了鸿都门学,期望能从中选拔出可堪大用之人,使其成为自己的亲信,从而在朝堂之上牢牢掌握大权。
然而,这一举措无疑触动了士族的利益。
在士族眼中,这分明是在争抢他们的饭碗,他们又怎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所以双方斗争非常激烈。
更要命的是,鸿都门学选拔人才的方法以尺牍辞赋为主,与经学毫无关系。
这简直如同要了士族的命一般。
于是,刘宏锐意进取的改革遭到了天下所有士族的强烈反对。
再加上后来汉军攻打檀石槐又遭遇失败,刘宏在军事上也未能取得成绩。
在重重打击之下,刘宏心灰意冷,直接选* 择了摆烂。
既然无法改变这个天下,那不如尽情享受。
就这样吧。
“鸿都门学选拔人才的方法本身就存在错误。
这么多年来,那群士族之人天天高呼农桑才是国本,实际上经学才是他们的命根子。
让他们下田种地,恐怕他们连五谷都认不清楚。
我要做的事情,自然是让这天下回归根本,工农才是这天下发展的根基。
这群五谷不分、目下无尘的人,也该被时代淘汰了。”
贾诩听后只觉得,这分明是在明晃晃地骂那群关东士族。
这么多年来,他们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一直尸位素餐。
如今,风水也该转一转了,轮到他们关西人崛起了。
“大王,此前您将棉花种子赠予董州牧。
某敢断言,那群关东之人必定会窃取。此举恐于我昭国不利,大王当初作此决断,是何思量?”
“文和听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吧?”
杨秋微微一笑,给出了答案。
她所给予的可是定向种子,把抗寒抗旱的棉花种子弄到南方湿润的地方去种植,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更何况,光是种植棉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水力纺织机器,还需要科学的种植方法,以及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熟练的工人。
这可不是仅仅有个种子就能超越昭国的。
因此,杨秋此言一出,贾诩立刻明白了杨秋送给那群关东人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