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人才储备144(1 / 2)
“我想在米国学习一段时间后,尝试在这里的影视圈发展。你觉得可行吗?”
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丛姗和张旭也混熟了,两人间的对话也随意了许多。
“米国影视产业非常发达不假,但你注意到没有,在这里能够功成名就的有多少华裔?”
这个问题张旭连思考都不需要,能在好莱坞混的华裔屈指可数。
让好莱坞对华裔演员印象改观,还是李晓龙的原因。
在他之后,再没有华裔演员能在好莱坞独当一面,大红大紫。
丛姗在这边进修,被好莱坞虚影视业的繁荣吸引,误认为华裔演员也能出头,实在是大错特错。
“如果说华裔演员你可能觉得人太少,那么咱们扩大范围,亚裔演员在米国成名的又有多少?”
张旭悠闲的喝了一口酒,注视着丛姗,平静的问道。
“我想一想......”
丛姗眉头轻皱,使劲在记忆中搜寻。最终毫无所获,无奈的说道:“你这么一说,好像真没有几个人。”
“长期以来,好莱坞长期以来对亚裔演员的确存在一定的偏见和限制,华裔演员始终无法占据主流,能走的路线无外乎几种:
中国功夫动作片,像李晓龙,或出演小成本独立电影,不过它的观众有限,没有问鼎大奖的机会,再就是在商业大片中作为陪衬露脸,连配角都算不上。”
为了打消丛姗留在好莱坞的念头,张旭耐心的做着解释。
别说在八十年代,就是到二十一世纪,华裔演员在好莱坞也是小众群体。
要不是因为华国经济腾飞以后,电影票房规模越来越大,间接增加了华裔演员在好莱坞电影中露脸的机会。
于是就有了冰冰之流在好莱坞电影中几分钟的露脸,然后大势宣传,弄的好像真成了国际巨星一般。
实际上,没有国内票房背书,连露脸都没她们的份。
丛姗如果真要到好莱坞发展,等待她的大概率逐渐泯然众人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丛姗听着张旭的解释,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她虽然对好莱坞的影视产业充满向往,但也清楚地意识到了作为华裔演员在好莱坞发展的困难。
丛姗点了点头,询问道:“那我是不是应该考虑回国发展?”
张旭微微一笑,说道:“国内的电影和电视剧市场正在逐步发展,机会很多。
而且,你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国内发展肯定会更容易一些。”
“可是......”听了张旭的建议,丛姗有些犹豫。
丛姗之所以想在国外发展,根本原因还是在学校和单位受到大家排挤。
让她下意识的想要躲开这种环境。
“等你在国外进修结束,再回去或许会有惊喜等着你。”
张旭笑了笑,没继续说下去。
丛姗进修要两年时间,按照张旭目前产业布局。
两年以后,他肯定要在国内涉足影视产业。
到时候,把丛姗签到自己公司,自然就脱离了她以前工作的环境。
丛姗听了张旭的话,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期待。
不过,还是忍不住问道:“能告诉我是什么惊喜吗?”
“当然不行啊,等你进修结束就知道了!”
张旭笑着拒绝。
两人边吃边聊,张旭的鼓励和支持让丛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张旭和丛姗告别,继续他的自驾之旅。
他从波特兰出发,沿着哥伦比亚河谷,一路向东,经过了风景秀丽的太平洋西北部,最终抵达了纽约。
“会长,您终于安全到达了!”
完成市场考察的上杉武看到张旭安全到达,才放心的长舒一口气。
米国的治安虽然没达到后世的程度,也好不到哪去。
所以,知道张旭自己一个人在自驾旅行,上杉武就一直提心吊胆担心他的安危。
“谢谢。”
张旭笑呵呵的说了声谢谢。
一个人开车从洛杉矶到纽约,是张旭前世就梦想要完成的事情。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成行。
现在有时间、有钱,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不过,为了安全,他从来都是白天开车,晚上在酒店住宿。
一路行来,倒也没遇到“自由米国人”。
“会长,这是我的考察报告。”
等张旭休息好之后,上杉武把一份厚厚的报告递给他。
张旭接过报告,认真地翻阅起来。
报告中详细记录了米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以及华夏文脉可能的机会和挑战。
“上杉君,你的工作做得很细致,我很欣赏。”张旭看完报告,对上杉武赞赏道。
“谢谢会长,这是我应该做的。”上杉武谦虚地说道。
“你对米国的市场有什么看法?”张旭问道。
“我觉得,我们要想在米国市场取得成功,首先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市场需求,然后才能制定出合适的策略。”上杉武认真地说道。
“我同意你的看法。”张旭点点头,“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日笨的经验照搬到米国,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策略。”
“让洛杉矶分公司发行《海绵宝宝》、《天线宝宝》、《哈利波特》时,注意收集本行业的消息。”
洛杉矶毕竟是米国的文化中心,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张旭把米国的海外分公司设立在洛杉矶。
“会长,您的意思是?”上杉武有些疑惑地看着张旭。
“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工作,还要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张旭解释道,“《海绵宝宝》和《天线宝宝》是我们进入米国市场的第一步,但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发行这两部动画。”
“我明白了,您是想让我们通过这两部作品,了解米国市场的需求和偏好,为后续的作品做准备。”上杉武恍然大悟。
“没错。”张旭点点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公司,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日笨市场取得成功,还要在米国乃至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