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起居注和《万历会计录》36(1 / 2)

有心反对考成法的官员众多,但真正敢于上疏者寥寥。

趁着京察这个特殊时间段,考成法被顺利推广开来。

张居正参考标点符号的经验,决定在京中试行三个月考成法,根据反馈做出调整后,再将之正式推向全国。

朱翊钧没有闲着,他在日常功课之外,开始对《实录》的编撰工作进行调查。

于慎行等《实录》编撰官同样是他的日讲老师,面对小皇帝的垂询,不敢隐瞒欺君。

整理过手中的资料,朱翊钧召来张居正。

“陛下想要恢复起居注?”

小皇帝的这一提议,令张居正大为惊喜。

朱翊钧点头道:“朕之前听先生说,《世宗实录》的编撰,进展缓慢。所以决定专人专责,因此衍生了考成法。

朕出于好奇,对此进行调查,发现原因不止在此。原来父皇、世庙爷爷都没有起居注,史官们在修书之前,需要从如海般的奏疏中仔细寻找有用文字。

用这样的方法写书,自然快不起来。加上时间要求后,为了不拖延,必然会影响《实录》质量。

朕发现,前人修史,没有这般麻烦。唐宋时有起居注,记录皇帝言行,国家事件。修史的时候,以此为材料,很快就能成书。”

张居正心中生出一丝担忧,他怀疑小皇帝还没弄清楚起居注的真正意义。

负责编撰起居注的官员,日常要随侍在皇帝身旁,仔细记录皇帝在公开活动时的言行举止。

每日被人观察,是对皇帝的一种约束,不要任性妄为。

明初君权强盛,强势的君主接受不来这种“监视”。所以在胡惟庸案之后,宰相之职被废,中书省连同其下的起居注官都被废除。

弘治后期,曾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恢复起居注制度,但是刚开始一年,便将因病驾崩,国家交给了正德,之后起居注制度一直没能延续。

现在当然可以顺势恢复,但是等小皇帝明白过来的时候,自己就会因此被忌恨。

张居正考虑再三,还是为朱翊钧解释了其中的奥妙。

没想到朱翊钧早已知晓,他身为皇帝,身边少不了随侍的太监宫女,已经习惯了被人观察。

更何况前世曾经历过网红时代,对于这种被“摄像头包围”的情况,早有了心理预期。

在朱翊钧看来,起居注只是一种记录言行的工具。

对君王而言,到底是约束,还是助力,全看自己怎么使用。

他记得张居正曾经趁着万历皇帝年纪小,提议恢复起居注,使得《万历起居注》成为了研究明史的重要材料。

不如自己现在就主动提出,还能得到一个好名声。

“当然,朕年纪小,后宫有两宫坐镇。无需内起居注官,”

朱翊钧针对起居注的范围,划下明确的界限。

对于后宫日常生活的记录,一直都没有断绝,靠的不是内起居注官,而是内廷的太监。

其实古人早已知晓,滴血验亲毫无意义。

鲜血滴到水里后,别说人和人之间,就算是人和猪狗的血都能融在一起,

这个年代没办法DNA亲子鉴定,只能用时间来判断。

皇帝临幸后宫众女后,根本不会用心去记,都要依靠太监记录“时间地点人物”这三要素,确保之后诞下来的孩子是龙种。

如果没有这些记录,被宫女生下来的孝宗、甚至自己的合法性都会被人质疑。

张居正当然不会画蛇添足,小皇帝愿意主动恢复外起居注,已经是意外之喜。

他连呼陛下圣明,将此事确定下来。

“臣觉得,起居注官要每日随侍陛下,至少要有三四人轮值……于慎行、沈鲤、张元忭,许国,此四人较为适合。他们为陛下讲读经义,已有数月,平日为人勤谨,并无错漏。

至于起居注官品秩……国初,有从六品到从七品三种,不知陛下意向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