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掌掴大儒212(1 / 2)
“没错,臣亦认为吴大人所言有理。
遥想三百年前,昭文公主为了大夏不动刀兵,牺牲自我嫁往大周,成就了一段佳话。
如今大夏再次面临凶险,不如让七公主效仿昭文公主嫁去大青。
如此一来,青国便没了发兵的理由,我大夏可专心应对周楚两国。”
礼部尚书拱手出班,侃侃而谈,他谈吐儒雅,留有一撇八字胡,生了一副斯文相。
听到礼部尚书之言,罗辰眉头一皱,对这人的印象极差。
他那般大义凛然之色,不过是胆小怕事,想用女人换和平。
说好听是为了大局,实际就是恬不知耻。
何况那昭文公主和亲,最终下场极凄惨,据说是郁郁而终。
试想一个弱女子远嫁异国他乡,所谓的荣耀只是一时,孤苦与寂寞才会一直相伴后半生。
重要的是,他知道礼部尚书乃太子的人。
“看来,太子终究没有听我昨日的劝解,一力主张和亲。”
罗辰看向朝班的最前方,太子便立于所有大臣最前面。
“一派胡言,我大夏公主何等尊贵之躯,岂可嫁去蛮夷之地。
不管大周大楚还是大青,要战便战,我大夏何惧。
而今你等不思应对之策,却一心想让我大夏公主以身侍豺狼,怎有脸说出这番话。”
又有一名武将站出,驳斥文臣一方的言论。
身为武人,最看不上此等行径,武人有自己的血性骄傲。
国难面前让一个弱女子挡在前面,纵然换来一时和平,武道之心却会因此蒙尘。
反倒文臣一方,不管是否太子的人,除了少数人沉默不语,大多认为和亲势在必行。
届时再为七公主歌功颂德一番,为其写一篇华丽颂章,顺势还能彰显自身才学,反正就是动动笔的事。
一时间文武双方吵上了天,文臣一方想着用公主和亲换和平。
武将一方则认为大夏不惧一战。
将一个国家安危系于女子身上,本就是懦弱的表现,只会让对手看到大夏底气不足,从而变本加厉。
便在这时,国子监祭酒孙道乾站了出来。
他是闻名整个大夏的大儒,门生故吏极多,在朝中文臣当中威望极高。
若不论权势,单纯论威望,相比左相都不逊色。
见他出班,争吵的双方皆安静下来,等他开口。
就听孙道乾道:“各位,且听老夫一言,既然事情涉及七公主,为何不将七公主召来,听听公主之意?”
文臣一方闻言,顿觉此计妙极。
他们皆看出了孙道乾的想法。
明显偏向于让七公主和亲,继续跟武将吵下去,终究不会有结果。
想必夏皇同样在犹豫,若能劝动七公主,让她主动应下此事,一切便万事大吉。
在场的文臣,哪个不是能言善辩之辈,还怕说不动七主公。
夏皇坐于龙椅上不动声色,只轻轻点头:“既如此,福海你去一趟杨妃那里,将瑶甄请来。”
福公公拱手,很快小跑着下去。
众人在等待七公主时,大部分武将还在与文臣争吵。
亦有武将闭嘴不语,他们皆看出夏皇是同意和亲的。
以女人换和平,好说不好听。
孙道乾的提议,夏皇不过是顺水推舟,否则只需一句话否决,谁敢叫板不成。
那些不知死的大臣,如今堂朝上还剩几个。
最近一个跟夏皇叫板的人,便是御史方浩。
结果如何?夷十族,足足杀了数十万人,冤魂哭泣之音犹在耳侧,想想便觉脖颈发凉。
文臣一方胜券在握,看着武将众人冷笑。
一群只知打打杀杀的莽夫,文臣们内心深处是瞧不上的。
约莫过去两刻钟,福公公返回。
一同入殿的还有一名十六七岁,生的柔柔弱弱,面容透着几分病态的美丽女子。
七公主生得极美,相比大青国那等蛮荒之地,女子全是五大三粗,臂能跑马之辈。
她这等病态娇弱之美,确实让人垂涎,难怪青国惦记上她。
“瑶甄见过父皇,见过诸位大人。”
七公主很有礼,向众人行了一礼。
朝中文武不敢托大,纷纷还礼。
行礼过后,孙道乾迫不及待跳了出来:“想必福公公已跟公主殿下道明了原委。
臣肯请公主殿下为了大夏的和平与安宁,仔细考虑和亲之事。 您身为皇室血脉,理当为国家利益着想,若能与大青和亲,不仅两国永世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