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岳(1 / 1)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一首激荡人心的满江红,现在读起来依然能感受到岳飞强烈的愤懑与不甘,那一声声雄壮夹着悲戚的呐喊像一柄想要劈开山岳的剑,刚直不屈,勇往无前。他凭栏远望,满目惆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落寞沉在他的眼底,痛苦谱在他的脸上,他恨一腔热血无处洒,他恨爱国情怀难纾发,他恨皇帝昏聩不辨奸,他恨国君无能抱头窜,他恨卑躬屈膝奴姿态,他恨万千忠魂蒙哀怨,他恨小人得志卖山河,他恨忠雄无望报国门。他任风雨洒落不觉冰冷,他想痛哭却眼泪无声。恨何时才能消,怒何时才能散,那阵阵叹息传的悠远。

岳飞最著名的典故是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他戎马一生也实实在在的践行着对母亲的承诺。少年时期的他已经表现出正直有义,刻苦好学的品质,家里贫寒买不起笔墨纸砚,就扯下树枝丫在地上学习写字,买不起灯油,就捡些柴火点燃,用火光照明,往往通宵达旦,不知疲倦。除了勤学知识外,他还刻苦习武,师从于武学大师,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且以善于箭术闻名的周先生。周同在教习岳飞武艺时可谓倾囊相授,岳飞勤学苦练尽得真传,这为岳飞后来征召入伍,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周同死后,岳飞伤心欲绝,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都会到到周同墓前吊唁老师,他的父亲对岳飞的仁义行为十分称赞,对他说:“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从“徇国死义”可以看出岳父对少年岳飞的期望,国家动荡,好男儿抛头颅洒热血,义不当辞。

年仅二十岁的岳飞在金兵频频入侵中原,荼毒华夏时积极响应征召入伍,开启了金戈铁马踏胡虏,大刀阔斧复中原的彪炳一生。从二十岁入伍初为士兵,到三十二岁拜为武昌郡开国侯,这十二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子,到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他付出了太多。初入行伍,便遇盗匪猖獗,祸乱乡邻,岳飞主动请缨为民除害,这一次胜利打出了名声。等到康王赵构拜相,岳飞被时任邵武军知军的刘浩召见奉命讨伐乱贼吉倩,最终吉倩携众投降,岳飞因此升为承信郎,这是岳飞迈入武将的第一步。当时虽然岳飞官微言,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忠言逆耳频频上书朝堂,微言大义进献良言“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也表达了愿意为国出力的渴望,但却以越俎代庖的罪名被处分革职,岳飞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但岳飞并未被埋没,天降大任苦其心志,岳飞遇到了他的另一位伯乐。前有宗泽赞其勇赐阵图学兵法变化,后有河北招讨使的国士之礼遇补修武郎。岳飞作战骁勇,身先士卒,其单臂持丈八铁枪,如入无人之境刺杀黑风大王,那一句“吾为诸君破之”的盖世豪言,让敌人破胆。

岳飞的一生是舍命的一生,是豪迈的一生,是无畏的一生,但同样也是愤懑的一生,是不公的一生。他收复山河,保家卫国,却抵不住投降派的蝇营狗苟,他不顾生命为华夏,却挡不住那莫须有,正是小人当道,君子难行。天有不公,月有不明。时艰时难,负重前行,公道人心,自后人评,俯仰无愧,精忠岳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