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恐惧在嘴边57(1 / 1)
未知的领域、莫测的变化,难料的明天,种种不确定引发诸多焦虑,焦虑增多化为恐惧。人对恐惧的反应很简单,要么逃跑,要么抗争,具体会选择哪种根据过往经验决定。相较于获得,人更讨厌失去,因为害怕失去,妥协和逃避成了首选,努力维持舒适圈是天性,太多声音高唱着恒久忍耐,抗争者则被贴上了叛逆的标签。抗争的代价极可能是孤立无援。人害怕被孤立,而为了显得合群披上妥协的外衣,谈吐间尽显虚情假意,独处时凝望着陌生的自己是否会心生怯意,那时会想要抗争吗?会想要和过去划清界限吗?会想要好好预备迎接变化的一天吗?会想要认真的思考今生的光景吗?
在被恐惧裹挟的日子里,心神不定,自我怀疑,很难再客观的去看待所面临的困境,此时鸵鸟心态可能是多数人的心态,然而往往逃避只会让事情更糟糕。那么该如何从恐惧的囚笼中走出呢?如何不被恐惧的情绪禁锢思想影响创造呢?唯有面对!!
闭上眼睛深呼吸。闭着眼睛,在黑暗中想象自己正走向透着亮光的洞口,越接近,洞口越宽,光照如昼,明亮驱散了黑暗。均匀平缓的呼吸维持了情绪的稳定。想起自己正在面临的困境,想象这些困难被刻在石板上,让思想如流水一样临摹这些刻在板子上的字迹,从斑驳到清晰,困难映射到脑海里也不过是三言两语。透过简单的自白,脱离情绪的色彩,恐惧终将显得苍白。
拿出一张白纸,写下面临的困境。只写下事实,撇开对于后果的想象。记录事实能让当事人更客观的看清楚问题。害怕产生于不确定的事实和过多凭空的猜想,看清楚问题,把它钉在纸上,看吧,它只是一张小纸片,而不是向你飞扑过来的饕餮巨兽。
当“看清楚”困境后,相信不再那么轻易的惊慌失措,这时候可以给自己更多的自信,深呼吸然后读出写在纸上的困难,别忘了在最后谢谢自己迈出勇敢的一步。当我大声的说出自己正面前途渺茫的困顿时,突然意识到前途渺茫并不是一个让人害怕的困境,明天的不确定才是,当再次说出明天的不确定让我害怕时,我意识到现今舒适圈被打破才是焦虑的源头。那么是什么打破了舒适圈,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根因分析的5问法有助于帮助我们弄清楚问题的本质。5问顾名思义问5个问题,注意是垂直提问。如为什么汽车打不着火?因为电瓶没电了。为什么电瓶没电了?因为昨晚没充电?为什么昨晚没充电?因为昨晚回去太晚忙着收拾屋子遗忘了。通过这种递进的提问,可以定位到问题的本质。对于折磨人的困境也好,恐惧也罢,当我们把它讲出来后,再一层层剥开,最后发现困扰我们的是太多的假设和猜想。
事情没有发生,就不要庸人自扰。当事情发生了,深呼吸,然后坦然的说我知道我在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我可以做哪些努力。
终于,我说出了我的恐惧,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