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富民 104(2 / 2)
黄筠并不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以为该如何呢?”
宋知意想了下,道:“潘氏之所以能在此地当土皇帝,不仅是此地土司治土民的习惯,更是因为当地的百姓居民都支持他,钱粮赋税都交由潘氏统管。所以朝廷所增设的州县衙在此地并没有威信。且这种事情需要日积月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若要我很快想出对抗潘氏之法,我确实想不到。”
黄筠颔首,又道:“前面就是响水村了吧?”
“是。”宋知意见他又不说话了,心中奇怪,只能继续往前走。
两人方才道村口,就遇见了丁大姐家,她怀中抱着一筐湿衣服,应该是方才从河边浆洗完。丁大姐遇到宋知意,甚是热情,打招呼道:“知意小兄弟,又是谁家找你帮忙啊?怎么今天段小兄弟没跟你一起啊?”
“丁大姐,我这是陪新上任的黄知县来响水村看看,今天没有人找我。”
丁大姐惊讶,道:“新知县?原来那个什么刘知县,还是罗知县呢?”
宋知意无奈道:“是陈知县,他任期满了,今天上午便走了。”
“任期满了?俺都不知道嘞,他来多久了?”
“也有三年了。”
丁大姐听了看了一眼旁边的年轻知县,便忙着去向其他村民传播这个消息了。
一路上,宋知意还遇上了不少跟他打招呼的村民,可宋知意向他们介绍黄筠,他们却反应平平,弄得宋知意有些讪讪,不过好在黄筠似乎并不在意这个。
现在五月初,南疆这地的日头尤为大,明明是下午了还甚是刺眼。黄筠领着宋知意到了一棵大树下,正好能俯瞰响水村的田野。他看着农田里忙碌的农人,问宋知意道:“你以为这里的百姓过得如何?”
宋知意沉思片刻,答道:“此地民风淳朴,但百姓的生活却算不上好。方才我们在村头遇上的丁大姐,她每月还需卖鸡蛋来补贴家用。而响水村靠近城镇,农户们种植的粮食能卖出去,在玉双县已经算好的了。其他偏远的村庄,种的地只够自己家里几口人吃。南疆地势高险,雨水又多,水凿农田,久而久之,地面上的土都冲走,并不适合种地。且这地势也让南疆几近与邻省隔绝,就连省内居民的来往都不方便,百姓们除却种地,也很难找到其他的出路。玉双县的百姓们也不例外。”
“你说得不错,这地方最大的困难就是穷,”黄筠看向田埂中劳作的农民,道:“即使再怎么辛勤,受先天条件所限,都很难像江南那种鱼米之乡那般富庶。”
“是以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的其他事都譬如破竹,可迎刃而解,包括瓦解潘氏一族对此地的统治。”
“就如你在秋闱中写的那句‘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就是这个道理,我深以为然。”
黄筠说完,静静地看向宋知意。他却皱着眉头,似乎仍是没想通的样子,道:“黄知县,富民确实是这个道理没错。可潘氏在此地势力如此之大也不仅仅是因为有百姓的拥护,段氏也在他们背后。”
黄筠没有反驳他,而是道:“你说得对,段氏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我先前在京城的时候就查了段氏在京城的草药生意,再以此推算了段氏在全大周内的生意,粗略算下来,一年净赚上万两白银不是问题。我想,其中是有不少给了潘氏用以维护他们两家在此地的地位。”
“段氏和潘氏的关系就好比段氏委托潘氏管理南安州,潘氏能从百姓那里获得的税收其实并不多,而他们真正的命脉,掌握在段氏手上。既然如此,如果在朝廷官吏的管理下,这里的百姓生活能更加富足,为什么不能让段氏把银子都交给朝廷呢?”
宋知意有些震惊,他听明白了,黄筠的野心不小,是要在此地大刀阔斧的干一番事情来,于是他提出了最后一个疑问,道:“为何您如此笃定段家是乐见于富民而不是掌权呢?段氏把银钱给潘氏,就不能是因为他们好掌控,而段氏能在背后总揽南安州大权吗?”
黄筠意味深长地看了宋知意一眼,道:“方才我听到有不少人问你段家的小少爷怎么没跟你一起来。我问你,若段氏真想揽权,为何放任你和他家小少爷一起行动?你也算是朝廷派下来的人吧?”
“这,”宋知意本想说段茫是受他所托才与他一起行动,可突然想起段芥那次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段茫出门帮他,他瞬间想通了什么,抬眼道:“我明白了。”
黄筠在他肩上拍了两下,道:“明日一早,我想听听你对富民是如何想的。你既能在秋闱中写出这样的文章,想出来的主意定然也不同于旁人。”
……
第二日上午,宋知意在响水村村口搭了一个小台,让段茫站了上去。他自己则在一边敲锣打鼓,道:“走过路过,都来看一看,瞧一瞧,段家小少爷来给田地看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