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剑客(1 / 2)
一年后,
又是秋月,
九月初九。
重阳日。
宋县城南五里,别客亭。
数名旅客正在亭外依稀作别,来往行人不缀。
有赖于曹操收兵,袁术彻底龟缩淮南,汝南郡迎来了难得的静谧时光,平民百姓终于歇了一口气,商贾似乎闻到了商机,处在汝南郡治所平舆县与谯郡谯县中间的宋县,也迎来了秋日的繁华。
别客亭右侧,有一家茶水小店,门口竹竿高悬一韭黄布匹,上书一水字,乃是供行人暂时休憩之所。
因为即将抵近宋县城门,来往行人和商贾自然舍得暂时歇下脚,同时因为年成不错,来来往往之人倒是有些笑脸。
当然道路两侧自然也少不了乞食讨饭之人,沿途躬身谦卑,以求果腹之物。
放眼望去,丝绸绫罗和麻布草衣,衣冠楚楚和衣裳褴褛,浑然一体,正如这乱世里,达官贵人依旧享有着清福,低贱百姓依旧操持贱业以图谋生。
“诸位,听说了吗?重阳道人昨日又诛杀砀山群匪,可谓人头滚滚啊!”
“是啊!听说山中泉水皆红啊!”
“前日,城中那粮官知道不?”
“谁?”
“满隆啊!堂堂户曹啊!还是许都令子侄啊!”
“对,我知道!他怎么了?”
“他被人杀了!”
“什么?真的?”
“是啊,听说被三刀六洞!挖了眼,割了耳,剖了心,断了双臂,削了大小腿肉啊……”
“啊……”
“真的啊?”
“嘘嘘!小声点!县衙下令,不许造谣!没看见韩县令今日要去平舆赴任吗?”
“听说了吗?韩县令高升,将任汝南太守!”
“韩县令劳苦功高,去岁大旱,开仓放粮,不知活了多少百姓!”
“韩县令还收拢流民,在城外屯田,不知养活多少人咧……”
“好官!好官啊!”
小店之内,人声鼎沸,大多数人正在议论纷纷,那议论之对象,有的是那自号重阳道人的剑客,有的是家中琐事,但议论最多的自然是正在别客亭中煮酒别离的宋县县令、即将赴任汝南太守的韩观。
“韩府君,来!且饮此杯!”
“哈哈!多谢孔兄!”
说罢,二人举杯掩袖而饮。韩观身着藏红色衣袍,头戴二梁进贤冠,眉毛细长,眼睛微圆,面色红润,举止有度,风度翩翩,人坐其间,自有气势生出,若是平民百姓,望之则怯。
另一人身着白色儒服,头有三梁进贤冠,身形颀长,嘴角含笑,蓄了两寸胡须,四十年纪,眼神囧囧,哪怕是面对已经是两千石大员的千里主宰,其人也从容面对。其名,孔绍,乃孔子之后,世封大汉宋公。
“府君,前去一路高升!长社韩氏有荣焉!”孔绍笑道,“恐怕不日,府君便可戴三梁之冠也!”
“哈哈!曼游愚钝,空守宋县八年,幸有司空拔擢!三生有幸也!”韩观同样笑出声来,“八载以来,多蒙孔兄照拂,观在此谢过!”
宋县本就是大汉朝廷封孔子之后的封地。
汉成帝绥和元年,封孔子十四世嫡长孙孔吉为殷绍嘉侯,位次诸侯王。
次月晋封为殷绍嘉公。封地百里,食邑一千六百七十户。
建平二年,增封九百三十二户。汉平帝元始四年改封为宋公。
王莽封殷后宋公孔弘,运转次移,更封为章昭侯,位为恪。
光武帝建武五年春二月壬申,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
建武十三年改封宋公,封地新郪县,但宋县一直是孔氏族地。
汝南孔氏与青州孔氏一门同源,若是按辈分,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孔绍与孔融同辈。
“我孔绍不过微末之用!无足挂齿!府君高升,那是治理一方有功!如今天下非灵帝之时,曹司空可看不惯尸位素餐之辈!”孔绍夸赞道,然而却是话锋一转,低声询问道:“不知府君可否向司空递上话,我孔氏何时能入许都面见陛下一番?”
“孔兄说笑!”韩观道,“以孔兄宋公之能,去往许都何人敢阻拦?何须观多此一举?”
“呵呵!”孔绍闻言,依旧笑脸,凑近韩观,低声道:“我曾听闻府君搭上司空秘线,此事还需府君帮衬一二啊!自汝南归许都朝廷以来,我这名义上的大汉宋公可是一日未曾去过呀!我是空有宋公之名,而无宋公之实也!倘若,府君能通过秘线向司空递话,我汝南孔氏宋公一脉愿全力辅助司空!”
“何处此言?”韩观听到孔绍此话,先是一惊,面不改色道:“孔兄,观可从未联系过司空秘线!不可妄言啊……”
“府君,休要瞒我……”孔绍继续小声道,“虽然我孔氏如今势微,但宋县内一举一动,我孔绍怕是也知道三分啊……真不知是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屠杀王氏满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