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梦绕东京(五下)96(2 / 2)
但是皇上偏偏不吐口,心里还一直抱着侥幸心理,也许不定什么时候就得个儿子呢。他只爱听顺耳的话,谁要提立储的话,皇上立刻冲谁发火。朝中大臣无计可施,不知怎么办好。范镇率先向皇帝进奏,劝立东宫,他的行动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惹得皇上很不高兴。
时任并州通判的司马光支持范镇,写信给范镇鼓励他道:“这是一件大事,不言则已,言出岂可反顾,愿公以死争之。”
此后,范镇先后呈上十九道奏章,只要见到皇上,就要谈建储之事。皇上想让他闭嘴,宰执秉承皇上旨意,免去范镇知谏院,改任侍御史知杂事。
范镇以进言不用,拒不服从任免,宁可居家待罪。其间降下七道圣旨让他受命新职,他仍死扛着,范镇对劝他的大臣道:“镇自分必死,乃敢言。”他是抱着必死之心进谏的,百日之间须发皆白,可见焦虑、担忧、恐惧等思绪有多强烈,是多么煎熬啊。
直到年底,皇上终于被他的精诚感动,召他来垂拱殿谈话,流着泪对他道:“朕亦知卿忠,你的话是对的,但请等上三二年,朕定会有所交代。”
皇上对走上前来的范镇说道:“朕刚才与欧阳爱卿闲谈你都听到了,你是怎么看柳永在填词领域的高度的?”
范镇答道:“在仕途上,他也就是庞大的文官队伍中的一个白衣,因为他此生再也达不到卿相的地位了。但在填词领域,还真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如他自己所说,他确实成了白衣卿相。如今许多人热爱填词、学习填词,说到底都是拜他所赐。哪怕有些人一边在学他,一边还要嫉妒他,与他撇清关系,说不屑于学柳七。但是从他们的词中看,都能看到柳屯田的影子,以那些自命不凡人的水平,永远不能摆脱柳词窠臼。他们是不得不从柳词中学习技法,学习音律,更不能不用柳屯田创制的词牌。”
皇上又问:“你认为朕在推动我朝填词方面作的努力如何?”
“陛下对柳永在发展宋词所作贡献的评价的确非常中肯,但是还有一个方面陛下未谈到,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上道:“你说给朕听听。”
范镇道:“臣在朝堂,已然近二十年了,目睹圣上英明,国业昌盛,人民乐业,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柳耆卿词见之,实在惭愧。而大宋国朝自开国至今已九十余年,国家安定祥和,百姓不知兵戈,这样的盛事正是千古帝王所追求的,我看已超过盛唐时期,这样的好时代和英明帝王,不大加歌颂怎么行?朝中重臣一茬一茬地轮换,却没有一个想到这一点,而恰恰是柳永做到了,而且是他还是白衣时就这样做,没有什么人指引他,更没有人指点他,他就是那样一往无前、坚持不懈地写下去,他的词传播的范围简直比我大宋的疆域还广还远,普天之下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柳永之词得到多少人的喜爱,他是大宋国朝的有功之臣啊!”
皇上赞同道:“爱卿所论极是,柳永更像是在用他的笔他的词为朕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范镇道:“陛下圣明!多少年后人们读到柳词,谁不憧憬今日的盛世繁华,谁不向往大宋京城汴梁的繁荣昌盛?这些盛世赞歌用诗和小词都表达不了,只有用慢词才能充分的表达和抒情,我看柳词,几乎每一首慢词都可当作一篇赋来看,这才是柳永对宋词特别是对我大宋国朝的最大贡献啊!柳永的功绩简而言之是既有创制之功又有歌颂之功。”
皇上大喜道:“你讲得太好了,创制之功、歌颂之功,你对柳永的评价可谓公允精准。卿能言他人所不能言,句句中的。哎!但愿人生一世,留得几行笔墨,哪怕被人指摘,也是有大福分人。不然,草亡木卒,谁则知之?而谁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