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伤别佳丽(一)85(1 / 2)
一
晚岁体弱,风情渐退。柳永终于悟到梁园歌舞、楚馆青楼已不再适合他这个年龄的老人了,看着一茬一茬的青春靓丽的歌女纵情欢笑歌舞,徒增伤感。
他萌生了回福建家乡的想法,虽然家乡已没有至亲的人,但那里毕竟是自幼成长的地方,记忆深处有着千丝万缕的扯不断的情结。
儿子柳涚于天圣六年(1046年)考中贾黯榜进士,正在外地为官,应该正是打拼之年,不能去打搅他。对这个儿子,柳永很负疚,对他的成长没有尽到父亲职责。其实也不尽然,在古书《古文真宝》中,收录了柳永的《劝学文》,就是明证,这不愧是一篇教子经典,劝学名篇。
由于柳永词名太盛,这篇文章,少有人关注。全文不长,抄录如下: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
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
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
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
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看到儿子没有走父亲走过的坎坷之路,他的内心又很欣慰,儿子年纪轻轻便金榜题名,不像自己半老方及第。虽然柳永偶尔也在心里慨叹自己“及第已老”,影响了仕途的发展,实在的说,他也应该感到骄傲。
他的父亲柳宜、儿子柳涚都是进士,祖孙三代同为进士的家族,在非常重视科举的唐宋两个朝代中简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其兄长三复、三接和侄子柳淇,柳氏一门六进士,真称得上是官宦之家,诗礼之家了。
惟一遗憾的是,不管仕途坎坷或顺利,他们的官职都只达到中层的水平。
这里确实有一些客观因素,宋代官场中对南方人的歧视是非常严重的,晏殊是江西人,连他这个凤毛麟角的“神童”都不能幸免,在任职时屡遭寇准的极力反对。何况福建又是南方的南方,故此福建人在朝堂之上更是倍受歧视和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