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西北漫游(三)48(2 / 2)

范仲淹与另一位安抚使韩琦成为大宋西北边疆的柱石,边塞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柳永来到这里,先以下级身份参见知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范仲淹。故人相见分外激动,柳永见范仲淹头发花白稀疏,脸上爬满皱纹,皮肤粗糙,想来定是边关风沙所致。

范仲淹见柳永也是一身征尘,脸庞黑瘦,再也不是京城那个绝缨掷果的白面书生,想到这个整日泡在花街柳巷,竟然到这边关荒寒之地甘心吃苦受罪的人,听说还是他主动向皇上请缨才成行的,心中又可笑又佩服。

范仲淹带他登上嘉岭山(今延安宝塔山),山下的延水河蜿蜒如带,北面那沟壑之中烟尘滚滚。满目关河萧索,秋草斜阳,关陕高原上已是一片肃杀景像。

回到城中帅府,范仲淹摆酒接风,大坛的酒大块的肉,帅府内外旌旗猎猎、戈戟如林、甲杖鲜明。这一切都让柳永看着新鲜,看着激动,毕竟他没有军旅生涯的体验,都是柳永未曾经历过的。

趁着酒兴,范仲淹道:“我前些时填了一首《渔家傲》,你是填词大家,正好请你指点一二。”言罢,起身拔剑,边舞边唱道: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歌罢,再看范仲淹已是老泪纵横。柳永也不禁凄然。

柳永知道范仲淹年纪还不及自己大,可让外人看来要比自己老上十几二十岁,好像不是一代人。那张被风沙雕刻的饱经沧桑的脸上,可以看出这位长期在西北边疆领兵统帅的不易和艰辛,二人见面这段时间范仲淹咳嗽不断。

柳永由衷钦佩这个人,真可称得是大宋朝的名相名帅,虽然官阶上远远高于自己,柳永心中却并不羡慕,就以这边关艰苦生活和孤独苦闷以及多次遭贬的经历,自己就无法承受。

范仲淹的这首词,他在汴京就已听到过,非常喜欢词中的苍凉意境和同情词人的切身感受,这决不是没有切身经历的人能够写出来的。他甚至还听到欧阳修以嘲笑口吻称范仲淹为“穷塞主”,柳永却不赞同,他认为这首仄起渔家傲堪比唐诗中最好的边塞诗,萧瑟而悲壮的画面,深沉而阔大的意境,这是在以往的词曲中所没见过的,以范相的才学若能多填一些这样的词就好了。

柳永还知道词中“衡阳雁去无留意”句的个中含意,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相传衡阳的衡山有回雁峰,北雁至此歇翅而不再南飞,栖于回雁峰。故古人云: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这首《渔家傲》词中反映边关将士思乡之情是多么强烈啊!这种感情可有别于我词中那种儿女情长的思念。只有站在这片苍茫无垠的土地上,聆听边关将士的心声,才能体会到这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感受。

柳永听范仲淹歌罢,也已热泪盈眶,他抢步上前握住范仲淹的粗糙的大手,激动地道:“大帅这首词写得实在太好了,让我如身临其境般地听到看到和感受到词中的深沉苍凉的意境、韵律和孤城落日的悲壮,顿时令卑职汗颜。我平素总认为自己仕途坎坷,免不得自怨自艾,今日看来,我那无非是儿女情长、卿卿我我,与大帅这里相比,面对这些浴血为国的边关将士,我那些挫折又算得什么呢?”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很让当时人赞不绝口,单凭这一篇文章就足以奠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而柳永更对他的《渔家傲》几首小词赞叹有加,认为范仲淹词作虽然不多,但几首小词发出的光芒也足以令他在词坛上据有一席之地。

他感慨万千,若是自己也能像范仲淹那样多写些边塞词,像唐代那些诗人那样该有多好,哎,只是自己没有这样的经历呀,坐在歌馆里是写不出来的。他也想到,有人说宋代的有志之士,只有保家卫国的忠心,却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在填词上何尝不是这样啊,任何想冲破婉约词风藩篱的尝试都少有人去做,范仲淹的几首词应该说是独树一帜了,真盼着他能多写几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