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清明上河(六)(2 / 2)

许道宁并不理会,只见他悬腕运笔,不消几笔,已勾画出那歌女模样,只是眼歪嘴斜,颐指气使,一张夸张的大嘴喷吐着唾沫星子,一副泼妇骂街形象。虽是夸张变形,却分明一眼看出便是那女子。

许道宁将那张漫像举过头顶,大声说道:“你看像不像你?刚才你就是这样的一副嘴脸。”

围观的人异口同声地哄道:“像!太像了!一看就是她。”

窗内窗外,人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指指点点笑个不住,羞得那季姑娘顿时失声痛哭。

有识得的喊道:“知道这是谁了,原来是大画家许道宁!”

许道宁坐回原位对那女子道:“不许我插言,我就动笔。本来我们好端端的在这里吃饭饮酒,是你闯进来搅局,自讨没趣。你若肯向我赔礼,我就撕掉,不然明日我把它张贴到大相国寺。”

季姑娘抽抽答答道:“实在对不起,有眼不识泰山,冒犯许先生,奴家这厢给您赔礼了。”说着深深一揖。

许道宁大笑着说:“这就对了,这幅画给你,你自己处理吧。改日我高兴,真正的给你画幅山水。说心里话,你长的还是蛮好看的,我在丑化你的时候却发现你真的很美,我打心眼里喜欢你。但你今后说话切勿轻易伤人,焉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许道宁还要夸赞那女子几句,看见王虹递过来的白眼,立刻打住。转换话题道:“我就接着她刚才提到的话题说说,她提的那个问题提的很好,很有见地,只是后面说的话有些离谱。”

酒店内乱乱哄哄,窗户、过道到处都有人探头探脑,朱儒林只得大喊:“安静点儿,大家都听得见。各位都回到自己座位上,别影响了店家生意,也别让酒菜凉了。”

待到稍稍安静一些,许道宁道:“我久居汴京,汴京城里里外外没有我没去过的地方。这古吹台位于城南二里许,陈州门内,与繁台一样都是高台。西汉时,开封周边都属于梁孝王的封地,故名大梁。梁孝王又在这里建了一座离宫,称为梁园,梁园规模宏大,号称为‘三百里梁园’,比现在大多了。他为了延揽人才,特别是文学之士,在这梁园因物起兴,酬唱应答,霓裳翠袖,夜夜笙歌。一时间‘豪俊之士靡集’,‘天下文学之盛,未有如梁者。’后人为纪念这一文学盛事,在梁园里建了三贤祠,就是刚才那位妹妹提到的。早在春秋时期,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作乐,故称古吹台。说到这儿,就与柳兄联系到一起了,师旷、柳永,两人都是精通音律之人啊。”

他见人们听得认真,继续道:“由于梁孝王注重选贤,许多知名文人前来投靠,最主要的有大词赋家枚乘、司马相如等人,后来司马相如走了,留下‘梁园虽好,非是久恋之家’的名句。此台上建有一座三贤祠,是纪念唐朝三位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的,其中李白在汴京流连十载。刚才有人说将柳永比作杜甫,我也听过此种比法,我听人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其实这个比喻是指创作风格而言,是说二人的诗词创作只是直言,比较贴近。我听过一些名家评价柳永,他们是这样说的,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我很赞同对柳词的这个评价。说到词风,依在下之意,柳兄与另一位大诗人相比更为贴切,那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诗浅易直白,与柳兄之词风格相近,我这比喻可好?”

围观众人一齐拍掌喝好,齐道最是恰当。有的喊:“来啊,店家快取酒来,敬当世的白居易一杯酒!敬柳七君一杯酒!”

店内一阵大哗,不消一刻功夫,店内售出几瓮酒,乐得店家忙上忙下忙里忙外,掌柜的边指挥伙计上酒上菜,边心里叹道:真是人的名树的影,这柳七爷到了哪,哪儿的生意就红火。

巧巧早就不耐烦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跟来那么多的闲人,乱乱糟糟的,又窝在酒店里吃吃喝喝个没完没了,白白地浪费时间,跑这么大老远为这几口吃的,太不值了。

她过来趴在柳永肩头说道:“七哥,我要去外面走走,逛逛商铺,看看景买点东西,走时别忘了叫我们。”

柳永轻轻推着她道:“去吧去吧,别都耗在这儿,到外面玩玩挺好的,我是走不开呀。就是别走太远了,小心让人拐走。”

巧巧轻轻打了他一下,“我都多大的人啦,还能让人拐走?”巧巧和几个姐妹拉拉扯扯地出去了。

多少年后,这句玩笑话竟然应验在巧巧头上,她的悲惨命运将在宋词风流N部曲第四部书中展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