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西北兵败(四、五)(2 / 2)

宋朝与西北的夏国交战不利,而位于北方的另一个所谓“夷狄”之国——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又趁火打劫,冒着要撕毁两国盟约的风险,辽国派出“泛使”向宋朝索要土地。

宋与辽、夏每年都互派使节问安,遇到特殊情况临时派出的使节称为泛使。

皇上不得已派出右正言、知制诰富弼出使契丹,与他们谈判。

富弼是洛阳人,少有大才,但是因为不善作诗,故此连举场都不敢进。范仲淹劝他,既然诗赋不行,不如去考明经,(笔者注:类似后世考不上大学本科,去考专科。)听了范仲淹的鼓励,富弼参加了天圣八年(1030年)的制举考试,顺利通过举茂材异等科的考试,一考便中,由此步入仕途,而且升迁很快。

此后,富弼始终站在范仲淹一边,被当时人目为“范党”,是庆历新政的二号人物。富弼是晏殊的女婿,这段婚姻还是范仲淹保的大媒。

富弼使辽也很坎坷,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他既要面对辽国君臣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无礼要求,还要防备朝廷之中宰相吕夷简和权御史中丞王拱辰的暗中下绊,他们俩个对富弼使用了极其卑鄙和阴险的手段,希图借敌人之手杀掉富弼,除去范仲淹的左膀右臂。

吕夷简故意在外交礼仪、国书内容、谈判条件上做手脚,挑衅、为难敌国。富弼人很忠直,在敌国面前不肯示弱,为自己国家利益据理力争,气得辽国君臣恨不能杀了他。吕夷简、王拱辰的阴谋险些得逞。

吕夷简阴险歹毒,他的心计极深,从他摆平皇帝生母那件事就能看到他是多么地能只手遮天。他在事件爆发之前的精巧布局,消弭了一场刘太后死后可能爆发的宫廷大乱,不能不说颇有远见卓识。

但是,范仲淹看不起吕夷简,他认为吕夷简此人能力不足却惯耍阴谋,在“阁门集体进谏”时两人的矛盾就公开化了,此时的吕夷简成了庆历新政改革派的对立面。

就在富弼出使契丹的这一年闰九月,宋军又遭受了第三次大败仗。经历了前两次战败,宋军加紧训练、筑城安寨,采取严防死守的态势。夏国不单没有知难而退,反而主动进攻,夏国国主元昊选择了守卫泾原路的宋军。

元昊的选择对了,宋军泾原路的副都部署葛怀敏既无能又不听上级指挥,与夏国军队刚一遭遇便被打散,部队被敌人全歼。包括葛怀敏在内的十四员大将战死沙场,上万名士兵和四百多匹战马被俘获。夏国军队直抵渭州城下,渭州离着长安不远了,元昊狂妄地叫嚣:“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

幸亏葛怀敏的上司王沿没有惊慌失措,他学诸葛亮也摆了个空城计,将渭州城内的少量士兵和民众全部调到城头,将城内所有的旗帜、刀枪布署得毫不零乱,这个疑兵之计果然吓退了敌人。

宰相吕夷简捧着前线送来的战报,惊呼着对皇上说道:“一战不如一战,太可怕啦!”

一败再败,一而再再而三,何时是个头呀,这一次失败更加坚定了皇上要与契丹、夏国和谈的决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