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与洛阳——河北地区与温王朝关系考述101(1 / 2)

河朔与洛阳

——河北地区与温王朝关系考述

张仕一

(扶正阁幽州,辽西郡063500)

内容摘要:温王朝与河北地区的关系是相当复杂且曲折变化的。在罗台氏集团创建温王朝时期,河北地区对是否支持罗台氏集团基本持观望态度,这一情况虽然在温太祖罗台图哈彻底击败勃觉黎之后有所改观,但未能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罗台图哈击败侯多正乎并兼并北夏后,罗台氏集团与温王朝的统治得以逐渐深入河北地区。此时温王朝在河北地区的统治能力相当有限,经过温王朝的努力,至迟在温太宗罗台丘余明和年间,温王朝对于河北地区的统治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加强。而随着温王朝对河北地区统治的逐渐加强,河北地区对于温王朝也发挥着重要功能,这一重要功能受温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发生了从军事功能到经济功能再到军事功能的转变。

关键词:温朝;《温书》;河北道;河北地区

河北地区,[此处的“河北地区”,大率以温朝中后期较稳定的“河北道”为基准,涵盖了梁前期的“河东道”与“河北道”。]地处北方游牧区与以洛阳为中心的梁王朝初期核心统治区(河南地区)之间,[梁太祖、太宗时期,梁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基本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但由于“扶风之乱”导致的扶风长公主与梁世宗之间长期的对立战争,梁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在梁世宗、愍帝之时,已经转移到了以洛阳为核心的河南地区。关于这一问题,笔者拟在日后撰文进行讨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梁世宗、愍帝之时,较早并长期地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也导致了此地复杂的政治形势与社会环境,这使其在梁温时期的北方政局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本文拟从此角度出发,依据现存材料,对河北地区与温王朝之间的联系进行考察。由于材料与主题所限,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主要限于温史,针对温王朝建立前(包括罗台图哈开创温王朝基业时期)与温王朝灭亡后的河北地区形势不多加赘述。此外,河东璺氏作为梁温时期河北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前后延续百余年,非本文所能囊括,笔者拟日后对河东璺氏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拥兵观望”:永宣元年以前的河北地区与罗台氏集团

温王朝是以罗台图哈为最高统治者、以所率胡夏融合集团为基本盘、[关于罗台图哈统治集团的相关问题,笔者拟日后进行讨论,但仅从罗台图哈最初的“十四骑”(《温书》卷1《太祖本纪上》;《温书》卷14《索禽多剌列传·附诸元从》)或“十六骑”(《旧梁书》卷33,愍帝昇安十年四月)中兼有胡夏这一点也能够看出其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胡夏融合性质。]以河南地区为创基地的统治集团,通过长期征战,击败各方竞争对手,最终经过禅让仪式,取代侯多氏的西代政权而建立的。在罗台图哈及其统治集团建立温王朝的过程中,河北地区并不是一开始就臣服在其旗帜之下,相反,当罗台图哈刚刚控制洛阳而与其对手(最开始主要是占据齐鲁地区的勃觉黎)进行竞争时,西代此前在河北地区安置的地方长官在是否服从罗台图哈这件事上,基本以持观望态度为主:

初,(侯多)其桑既败困洛阳,遂请救于其境内河南北诸郡。至是河南诸郡多望风归顺于太祖,河北诸郡亦皆奉表洛阳。而时勃觉黎统大众在齐鲁,闻太祖奉助什,遂不服,乃举其所辖齐、鲁、胶东、琅琊、济北五郡反,自称齐公,奉侯多图发子布阿为伪主,说诱远近,于是河北诸郡闻之,亦为骚动……是月(侯多助什晟照元年正月),太祖遣使宣慰劝抚河北郡县守令,晓以成败利害之势,河北文武时北逼耿氏,西惮碣滑,遂惟观望于南……(晟照元年)四月,勃觉黎以相持日久,而军粮日匮,遂率众退,太祖遂追其殿卒,击虏数千,竟以勃觉黎势犹强,未加深追,班师于洛阳。而时河北诸郡太守,兼受太祖、勃觉黎章印符绶,拥兵于所在,洛阳敕命所从,河淮数郡而已。[《温书》卷1《太祖本纪上》。]

太祖击侯多其桑,其桑遣使遍历河北,命其所在郡守率众援洛阳,乌句竟隆遂分遣所部,将自东郡济河。太祖分命索禽措率众击竟隆于河上,破而距之,竟隆遂还保巨鹿,拥兵观望。洎乎太祖诛侯多其桑,竟隆即遣使奉太祖,太祖遂以巨鹿太守受之,并加镇北将军,俄而勃觉黎据齐鲁叛扰,受竟隆后将军,竟隆遂两受其章印,拥众临河列阵,谓其左右曰:“许齐相争(注:时人或以“许”称罗台图哈),我收渔利,其天下岂非弹指可以平邪?”时常山太守侯多正乎亦欲麾众南望,遂遣使于巨鹿,欲与结为兄弟,并寇河南,竟隆以正乎岁在己上,而不欲为其弟,又正乎自以西代宗室,欲图帝号,竟隆颇不愿奉之,遂谢其使。[《温书》卷17《乌句竟隆列传》。]

侯多正乎……遂受常山太守……洎乎太祖奉侯多助什,勃觉黎立侯多布阿,皆传檄河北以招之,正乎反复于洛阳、临淄之间,欲拥众而邀利。

时勃觉黎跋扈齐鲁,河北怀图去就,王师又自南来逼,罗台图哈遂诸面受敌。于是罗台图哈乃先遣使厚慰河北郡县守令,喻以利害,属叔孙彦击广阳,有光复河北之志,河北守令遂顾望而已,皆不思南。[《旧梁书》卷35,中宗昭帝弘光三年正月。]

甚至西代河内太守莫不臧还曾经在此前罗台图哈讨伐侯多其桑时(此时罗台图哈还未占据洛阳),尝试进攻过罗台图哈,《温书·莫不硕列传》:

(莫不)硕父莫不臧继(莫不)参领兵,从侯多图发扫荡河南,以功受河内太守。太祖讨侯多其桑,其桑遣使河北,令率众南援,藏将赴,其众将皆劝观望,藏不从,曰:“焉有君请而臣疑乎?”遂统兵马济河,为劼泰所距破,于是退还河内,太祖遣使说慰于藏,藏遂受太祖印符,而仍守河内以自据。[《温书》卷18《莫不硕列传》。]

由此可知,在彻底击败勃觉黎之前,河北地区实际上并不臣服于罗台图哈。对于罗台图哈,西代的河北守令基本上持观望态度,罗台图哈基本上没有办法控制河北地区,他自己也清楚地认识到“河北不宾者数郡”的形势。[《温书》卷1《太祖本纪上》。]这也是为什么罗台图哈对率先向罗台图哈表示臣服的莫不臧表现出了较强的好感:

晟照二年,碣滑北夏主乌罗剌寇河内,莫不藏抗之,不利,为剌所破,藏据城固守,乞师太祖。太祖闻之,即命左将军多剌耳将兵五万济河,与藏并力击乌罗剌,奋战退之。莫不藏感太祖救援,乃以河内奉命归诚,遣使上河内官吏名录、户口版籍,又遣二子质于洛阳。时河北诸郡,多封境自守,惟臧先而向化,太祖嘉之,以其守河内有功,表封藏为修武侯,拜其二子为京官,以其功状传宣于河北。[《温书》卷18《莫不硕列传》。]

对于罗台图哈而言,在“多封境自守”的河北地区,能有莫不臧这样一个“先而向化”的河内太守,实在是令人欣慰。

河北地区的这一情况在罗台图哈彻底击败勃觉黎之后,得到了些许改变:

(晟照四年)二月,破临淄,斩勃觉黎,遂平齐鲁,远近威震。其河北郡县守令,或有表劝太祖即尊位者,太祖以其表示大将军司马格寻,乐曰:“脱勃觉黎斩孤,料亦能得其表。”寻对曰:“若勃觉黎得之,或当应其请。”太祖遂毁其表,曰:“孤非勃觉黎。”……(晟照五年)八月,邯郸太守侯多怀离、巨鹿太守乌句竟隆(注:《梁书》作乌句径隆)皆遣子质于洛阳,且陈太祖威德,为其子弟请职命,太祖大喜,皆以官相受。九月,太祖遣使巡行河北,风诸郡太守遣子弟如洛阳,诸郡皆从命,惟常山太守侯多正乎不从,遂遣使于晋阳,欲引北夏而来寇,许事成之后平分北宇。[《温书》卷1《太祖本纪上》。]

后太祖平勃觉黎,河北威服,广阳太守扶楼果铎以郡归奉,遣(贾)岱为使者献诚于洛阳。[《温书》卷19《贾岱列传》。]

乌句竟隆对于罗台图哈的态度之转变更是明证:

后太祖助莫不臧退北夏,莫不臧以河内归顺,俄而勃觉黎亦传首河北,乌句竟隆大惧,遂与邯郸太守侯多怀离并遣子质于洛阳,陈太祖之英武,太祖善之,厚礼其子。洎乎侯多正乎引北夏寇盗河北,太祖命乌句竟隆坚守巨鹿,王师引贼南渡,遂摧诸河南,于是令竟隆率众截贼后路,竟隆于是大破侯多正乎所部于河北,禽斩两万余,太祖以竟隆破贼有功,封淇北侯。[《温书》卷17《乌句竟隆列传》。]

但毫无疑问的是,此时罗台图哈仍然尚未能掌控河北地区。一方面,河北地区西部仍然为北夏乌罗氏占据;另一方面,西代旧将仍然盘踞河北,其中的西代常山太守侯多正乎更是“自以西代宗室,欲谋天命”。[《温书》卷32《诸寇叛列传·侯多正乎》。]两者最终走向了联合,向罗台图哈发起了进攻,但被罗台图哈击败:

后太祖斩勃觉黎,河北望风降服,代祚有归温之迹。侯多正乎自虑多有悖逆于洛阳,惮太祖之图己,又自以西代宗室,欲谋天命,晟照五年,遂遣使称臣于北夏,自称相国,率兵马南寇大河南北诸郡,俄而僭称尊号,旋即为太祖所讨灭。[《温书》卷32《诸寇叛列传·侯多正乎》。]

随着乌罗氏与侯多正乎的联合进攻被击退,北夏也被罗台图哈所兼并,罗台图哈的控制力逐渐深入河北。这不仅体现在罗台图哈在大败侯多正乎和乌罗氏的联合进攻后“河北诸郡太守并遣使于洛阳,奉表陈忠而献款”上,[《温书》卷1《太祖本纪上》。]更体现在罗台图哈得以在永宣元年(但此时罗台图哈还未接受西代的禅让,严格意义上的温王朝还未建立)“加(张)苏邯郸太守”,[《温书》卷15《张苏列传》。]后来又在同年“以(李)统为河东道督统”,[《温书》卷15《李统列传》。]“以苏为河北道督统”。[《温书》卷15《张苏列传》。]至此,罗台图哈或者说温王朝(包括其初始统治集团——罗台氏集团,下同)开始在河北地区任命新的来自于温王朝的地方长官。因此,永宣元年可以被视为是河北地区与温王朝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温王朝对于河北地区缺乏有效控制;在此之后,温王朝开始了其在河北地区的有效统治。

二、“尚未诚服”:河北地区的旧将、坞壁与温王朝

必须承认的是,历史的发展时常不是截断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的。永宣元年诚然是温王朝统治河北地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事实证明,这一“转折”的角度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温王朝在永宣元年以后,对于河北地区的统治仍然不彻底。这主要在于两个原因,一是西代在河北地区的残余势力较强,二是河北地区坞壁林立:[此外,温初期“河东道”地区还有山胡叛乱,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温书》卷13《颉泰列传》:“(颉)泰四子,嫡长子劼索,尚太祖取虑公主,嗣爵,官至河东道督统,英武有父风,时河东境铺山胡,域满草寇,索每分将讨平,率众殄戮,前后枭虏万计,编于兵户者数万口。”]

时河北诸郡新附,守令尚未诚服,所在又多流寇坞壁,太祖欲择骁将填卫,遂加苏邯郸太守,使总河北诸事。[《温书》卷15《张苏列传》。]

初,侯多氏席卷河北,郡县士民往往数千相聚,拥众屯结,营造壁垒,以自守其境,侯多氏不能尽平,遂招而抚之,犹使其诸坞壁主统其户口于所在,惟每岁报其数而抽其租赋而已。又太祖之建皇朝,业起河南,河朔诸郡多据地观望,其后虽归顺,而其先初守令,多在旧区,专城、百里,或聚族以炽一方,或敛亡以保所在,于是胡夏杂处,敕不能彻。[《温书》卷21《苏木林列传》。]

太统、明和之朝,河北宗主连垒,坞壁林立,又北接群狄,西邻龙氏,内外多忧,干戈频迹,而(崔)向善镇抚,治宁郡县,驱逐寇盗,卫境摧贼,明武、太宗咸谓良牧。[《温书》卷26《崔恭列传》。]

初,河北、河东蚤沦没于群胡,其所在诸夏多相率而附豪强,用结为坞壁,屯为堡垒,封守以抗寇,耕植以自足。伪温罗台氏尝以将临河朔,虽破其顽强者数十,然竟不能佥服,于是遂与其相约和,令其输籍纳税,而不散其坞堡,于是河朔诸豪强宗帅,并俯首臣之。[《盛梁纪》卷4,威宗明皇帝隆凰元年正月。]

从以上征引诸条史料来看,即使在永宣元年以后,温王朝对于河北地区的统治力仍然相当有限。即使到了永宣六年,当罗台图哈试图放弃河南而退保河北时,明武皇后索奈煷仍指出:

且河北莫奚为众,本以畏陛下神威而服,虽其部落为陛下所散,然亦往往屯结陇聚,今若顿弃河南,还守河北,此辈观陛下惮惧,如何能不思逆计?洎乎彼时,妾私料河北亦不足固也。[《温书》卷3《明武本纪》。]

针对这一问题,罗台图哈自然不会听之任之,而是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加以改变。

对于西代的残余势力,罗台图哈采取的手段是通过分割其力量,达到逐步削弱其势力的目的。一方面,罗台图哈通过在每郡分置太守、将军,削弱西代旧将的力量:

太祖于诸郡别立营帐,遂稍分其权势(注:一郡本有太守,立营,遂有太守、将军,其旧太守为将军,而新太守遂能分其权)。[《温书》卷21《苏木林列传》。]

另一方面,罗台图哈通过“散诸胡族”,[《温书》卷2《太祖本纪下》。]分散了河北地区西代旧将的势力,这也是索奈煷所说的“其部落为陛下所散”。[《温书》卷3《明武本纪》。关于罗台图哈分散诸胡政策的相关问题,笔者拟日后对其进行探讨,在此不赘述。]

从日后的形势来看,罗台图哈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河北地区的西代旧将在此后很少有叛乱行为,仅有乌句竟隆试图在永宣、太统之际叛乱,但尚未起事就被消灭。究其原因,其实未必是温王朝的做法有多么强的实际效果,而是西代旧将本身也刚刚入主河北地区,根基并不深固,其统治更多依靠的是军事力量,随着其在军事上为罗台图哈所震慑或击垮,加之其旧部的日渐减少,西代旧将在河北地区的势力之瓦解是必然的结果。因此,平心而论,西代旧将并不是温王朝在河北地区最大的“敌人”。

相比之下,兼具军事力量与生产能力,且具有一定地域性的河北坞壁势力,显然是温王朝在河北地区更大的“敌人”。针对河北坞壁势力,温王朝采取的是怀柔与镇压并施的政策。一方面,温王朝凭借其军事力量,镇压河北地区的坞壁势力:

张苏在河北,巡监郡县,摧拔坞壁,北攘诸狄,西距耿氏,太祖常自诩得其人。[《温书》卷15《张苏列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