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651(1 / 2)
名望这种东西,在乱世大多数时候都是虚的,但只要条件合适,为常不能化虚为实!
许盈身孚海内厚望,这是他过去十多年种下的因结下的果!说起来他顶着脸红抄书,本来就不是图别人给他唱赞歌!而是那些名声真的有用。当年他想的是凭名声做个海内名士,从而广收天下门徒。如今目的变了,但作用是一样的。
“建邺这边,太学之事不能再拖了!早些拟个章程来。”许盈刚刚和齐子舆见了一批来投他的士人,就开始催促起这件事了:“章程上与太平书院有些相同,但又有不同...这些都是说过的。”
齐子舆是太平书院出身,当初从太平书院结业之后就毅然决然跟随许盈,成为许盈的学生。后来许盈回豫章,他并没有跟到豫章去,而是结合自己的长处与意愿,在许盈的建议之下正式出仕了。
如今许盈得势,不相干的人都来投了,更何况他们这些学生!自然第一个响应,然后来相助!
此时听许盈说起太学之事,他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说,低头就去办事了。倒是与他一起经办此事的一个太平书院师弟不明白,道:“怎得这样急?如今建邺、京口事多,千头万绪之间,太学之事属教化,固然重要,却不紧急啊!”
“如何不紧急...如今许多太平书院学子来投,大将军看在眼里,早有留心。”齐子舆轻描淡写。
任何一个大势力手下都会存在党派问题,这不奇怪,只是要掌握好限度,不让党派相争影响大事。许盈看到太平书院出身的学子迅速挤占了大将军幕府中低层位置,首先想到的就是未来有太平书院背景的人充满幕府,没有太平书院背景的人再有才也不能得用。
虽说太平书院招生范围很大,这些士人还需要顾及此时党派划分时非常重要的乡土之别,但他们天然成为同党是很容易的...想想明末时的东林党,不就是因为同出一所书院结党的么!而这种只手遮天的文臣党派,确实对整体无益。
而想要平衡太平书院,从内,一方面需要引进没有太平书院背景的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太学、重塑地方公学,这都是有用的。而从外,就更加简单了!只要修炼好内功,许盈是一定要北伐的!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确实有统一天下,让天下重归太平的心!若不是如此,他又何必像如今这样出头呢?
而如果目标是如此的话,北伐就是必要步骤了——除了为最终目的服务,北伐本身也有好处,比如北伐可以成为许盈的道统。正如明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于是朱家江山就有了自己的道统、自己的基石所在!在如今这个天下割据的乱世,许盈一旦北伐成功,统一了大片土地,这也会成为他的道统!未来走上既定的路,也有话可说,而不是如袁继那般被群起而攻之。
另外,北伐在洗练团队上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果只是占据江南大地,许盈手下这些党派之争确实难缠,需要小心平衡。但如果要北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家须得齐心协力做大事,这就等于是将蛋糕做大了,原本的党派之争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