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453(1 / 2)
另外,余范也有提前留余地的意思...华夏人一向不喜欢把话说的太满,其中除了谦虚,也是防止事情不成,之后大家脸面上都不好看。这个时候先说自己才能不够,今后结果不那么好,再回头看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打脸。
余
范本身出身寒门,走到如今的位置不容易。相比起那些世家出身的地方名士,他的性格可以说得上‘小心谨慎’。如今遇到许盈的招揽,虽然心里十分心动,但表现在外还是内敛的。
许盈知道他的心思,自然也愿意给他这个面子,所以又再三邀约、鼓动了几句,最后道:“县中上下谁不知余先生?私学之中,余先生处为最佳!外县亦有学子专门拜师...之所以请先生出山,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先生就不要推辞了!”
余范这个时候就没有再说什么了,只说自己要回去再考虑考虑...毕竟这不是什么小事。
许盈这才没再劝——他当然听得懂话,这个时候再说‘考虑’就不是真的‘考虑’,只不过是一个固定的流程,就像大臣劝开国皇帝进皇帝位时中间总有一个三请三让的过程。真的直接就上,那就显得太急不可耐了。
读书人的矜持还是要有的。
劝好了余先生这里,许盈私下又找虞恕说了这件事:“此事县尉如今也知道了,不过此事光靠余先生一人恐怕支撑不起来。余先生到时还能联络一些过去的同窗来共同担任书院的夫子,我也能寻来一些人...但这些都是负责文教之人。而一间书院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别的要注意。”
为什么在虞恕知道这件事之后,还要私底下找他商量?就在于这里了。一所学校,或者说宋朝时臻至巅峰的古代书院,其中除了学生和老师,总是需要一些人来负责行政和后勤工作的。
这方面,许盈需要一个地头蛇来帮忙...许盈很看重书院的事,这个人必须是信得过的。而相较于其他人,虞恕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许盈交代的这件事,虞恕当成是头等大事来对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现在一心将许盈当成是自己的进身之阶,想要成为得到许盈扶持的‘自己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巧宗儿,就是不想讨好许盈,他也会想办这件事。
‘教化’一直是官员最重要的政绩,也是最王道的政绩之一!相较于其他政绩吃力不讨好,又或者成本高,‘教化’可以说得上是惠而不费...当然了,如果只是想要搞搞政绩,教化是很容易做的
。但如果是真正的教化,那又是千难万难了,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可不是说说的。
许盈显然是个认真的人,这样大张旗鼓地搞这件事,事情必然小不了!说不定就是一场盛会!而如果参与到这种教化盛会中,哪怕是作为协助者,也能吃到不少红利!像余范之流,自然可以获得士林名望,而他就可以获得政治资源!
唯一的问题是,许盈并没有大搞地方官学,而是选择了私学...如果是官学的话,自然更适合他这样的官员捞政绩,而且也名正言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