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341节(2 / 2)
“晓芸前几天告诉我打算辞职了。”林燕没说自己,先说起了李晓芸。
接着她继续道:“还记得罗阳拍的那部电影吧?”
“当然记得,算时间快上映了吧?”
“对,下个月就要上映了。”林燕点头道:“内部试片罗阳带着晓芸去了,回来告诉我片子拍的非常不错,非常感人。而且这部片子让罗阳决定以后公司的重心不仅放在唱片方面,还打算借此机会搞电影和电视剧。”
“难道晓芸她……?”听到这宋援朝有些明白了,当即询问。
林燕点点头:“晓芸就是这样的想法,她觉得在单位工作太过无聊,也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搞电影电视剧这样有艺术性的东西对她的兴趣更大,而且她和罗阳是夫妻,罗阳手上的事太多,许多时候很多事顾不上来,晓芸在单位工作这么久,对国外的情况也有相当的了解,所以打算辞职去帮罗阳。”
“那么你呢?你也是这么想?”宋援朝问道,当初林燕来沪海就是李晓芸给她出的主意,再加上正好宋援朝又去了金陵工作,金陵离燕京实在太远,这才调动工作到了沪海。
林燕微微点头道:“这些年工作上虽然有些起色,可是我总觉得这个工作不是太适合我,换个环境也不错。而且罗阳和晓芸也不是外人,过去帮忙我觉得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不光这些吧?燕子,我想听真话。”自己的妻子是什么样的人宋援朝难到不了解?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原因林燕不会做出这种决定。何况他一看就知道林燕这些话是托词,说话的时候眼帘微垂的样子是藏着心思呢,难道真是单位里干的不开心?
林燕迟疑了下,这才在宋援朝耳边悄悄说了一句,宋援朝听了顿时一愣,同时心头涌起无比的感动。
“燕子,这值得么?”宋援朝柔声问。
林燕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但她的眼神却告诉了宋援朝答案。
宋援朝百感交集,紧紧拥着妻子,有妻如此,还有何求呢?
第665章 华侨新村
回到沪海宋援朝先处理了下分公司的工作,这才腾出空来办其他事。
忙碌两天就到了周日,上午带着林燕和孩子去了长风公园,下午三点把林燕和孩子送回家,宋援朝去了顾杰的家。
顾杰已经不住在原来的地方了,早在半年多前顾杰就帮家里买了房子,不过和宋援朝不同,顾杰买的是沪海第一批商品房。
沪海的商品房要比其他城市早些出现,1980年的时候宛南华侨新村开建,虽然是涉外商品房,但也同样属于真正的商品房。
1982年,市里确定了涉外商品的建造出售资格,自此商品房在沪海开始出现。当然对内的商品房正式销售要等到后年,也就是1986年才开始,目前沪海拥有的商品房都是涉外房,普通老百姓可没购买资格。
顾杰现在拿的是香江护照,也算是海外华侨的一员。所以他在刚刚建成不久的宛南华侨新村买了几套房子,分别给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一套自住。
此外,顾杰还看中了在虹桥乡刚兴建的别墅房,提前预购了一套,不过现在房子还没建好呢,自然不可能住过去,所以他现在还是住在宛南华侨新村。
宛南华侨新村其实离市区并不远,比邻万体馆,但从地理位置来看在中山环路也就是后世的内环线外。
现在的沪海人还把中山环路作为市区和郊区的划分界限,在环路以内的称为市区,在环路以外的就叫郊区。
当然了,这个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也产生了变化,等后来内环线建成后,环路以外的也属于市区了,等到中环和外环线陆续通车,市区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化,这就是城市发展的结果。
宛南华侨新村,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只是普通的六层楼房,和其他普通居民小区没什么区别。
但在这个时代,能住上楼房的都是令人羡慕的对象,要知道沪海近1200万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有着居住难的问题,许多人依旧几代住在矮小拥挤的老城区甚至“滚地龙”,有些年轻人因为家里没住的地方,就连结婚都只能出去租房又或者螺丝壳里做道场,想尽办法在有限的居住条件里弄出能安放一张婚床的位置。
住上楼房,通自来水,还有抽水马桶,这在许多人眼里是梦寐以求的,何况宛南华侨新村这样的高级涉外小区呢?一般人别说住在这里了,就连大门都进不去。
宋援朝是开车去的,从家到顾杰那边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到了小区门口严格的门卫见到宋援朝的小车过来也没问,直接就开门放行了,这倒省却了宋援朝不少麻烦。
进了小区,顺着墙外的楼号很容易就找到了顾杰家的位置,把车在楼下停好,宋援朝提着两盒茶叶就上了楼。
“援朝哥?你怎么来了?”到了地,敲门,不一会儿门就打开了,顾杰见是宋援朝站在门口很是意外。
“怎么?不请我进去坐坐?”宋援朝笑眯眯地问。
“快进,快进来……”顾杰回过神连忙招呼宋援朝进屋,宋援朝进了房间,看了眼打过蜡的地板,直接就脱了鞋。
“援朝哥……其实没事的,这地板直接踩就行了,我这没这么多讲究。”
“呵呵,这么漂亮的地板鞋子直接踩上去不就脏了么?”宋援朝笑道,穿上顾杰给他的拖鞋,同时顺手把手里的礼物递了给他:“你小子也真是的,搬了家也不请我喝酒?给,今天来的匆忙,也没带什么好礼物,两盒家里拿的茶叶,也算祝贺你乔迁之喜了。”
顾杰接过茶叶看了一眼就笑了:“我说援朝哥,你这个礼物可不是什么小礼物,你这个茶外面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呵呵,茶么,又不是稀罕东西,人家不清楚你会不知道?行了,别装模作样了,收起来吧。你这房子看起来不错呀,我参观参观?”
宋援朝笑着看看四周,顾杰把茶叶随手放到一旁,带着宋援朝参观起了他的小窝。
这个小区的房子从外表来看和后世的普通居民小区没什么区别,但内部却大不相同。
由于建这个小区的时候,这里就是作为涉外房出售的,所以标准远比工人新村和九十年代初建造的六层普通居民小区要好许多。
整个小区的房子结构有两种,一种是70平米的二房一厅,还有一种是92平米的三房一厅。
现在可没有什么公摊的说法,这个面积是实打实的,如果按照后世的面积计算,像顾杰现在住的二房一厅的房子面积要接近90平了,而三房的就更大了。
进门是一个两米左右的走廊,走廊的尽头就是客厅。客厅朝南连着阳台,走廊右边是厨房,再过去是卫生间。
穿过厨房和卫生间,尽头有两间房,一件朝南的是主卧室,大约12平米左右,还有一间朝西开窗的房间是次卧,现在被顾杰装修成了书房。
整个房子看起来整整齐齐,尤其是客厅面积不小,这样的结构在这个时代的普通公房很是少见。顾杰对房子的装修还是和上心的,整个屋子装修虽然看起来简洁,却用料非常好,地板是柚木的,客厅里还铺着地毯,两套真皮大沙发摆在那边,玻璃的茶几上放着水果和几本杂志。
对面的墙做了个组合柜,正中摆了一台大电视机,边上还有一套索尼的音响,至于卧室和书房的风格和客厅大致差不多,只是书房里靠墙的书架上书并不多,反而堆了不少报纸和杂志。
“弄的不错呀。”转了一圈,宋援朝笑着点头,和顾杰回到客厅坐下。
“马马虎虎,随便折腾了一下。”顾杰笑道,倒了两杯茶回来放在茶几上,顺手把杂志收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