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是何来历?423(2 / 2)
而包括军户,强行分配婚姻等等诸多政策,都带着浓郁的战时风格,而在曹丕上位之后,为了彰显自己乃是继承天命的皇帝,而不是混蛋军阀,因此做出了很多的改革,最后结果就是多项政策并存,割裂感严重。
如今地方上所推行的比试,县与县,郡与郡,这看起来就很有浓郁的战时风格。
这也不是因为曹髦的缘故而凭空出现的,原本历史上的西晋是真的有这样的比试考核,史书上就记载了几个在政绩比试里拿了第一的郡守的事迹。
郡守有兵权,彼此常常进行比试,战事直接挂将军职出征这怎么看都是浓郁的秦国前汉之风,可偏偏这些人喜欢手持扇子,露出胸口,服了散后晃脑袋!!
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可以分开存在,但是当他们同时存在的时候,这画风就分外的诡异。
曹髦还是更喜欢比较纯粹的画风。
看着迟疑的张华,曹髦也没有多说什么。
张华还是太年轻了。
且不说现在的话题不是好人和坏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新诞生的扭曲阶级对底层迫害的问题,就是那位太守,他真的如他所说的那般有道德,是一心为公吗?
论压迫,那曹髦绝不否认自己才是最大的压迫者,封建君王啊。
可制度是要跟当下的生产力和时代来联系的,封建君王制落后,但是比部落联盟的大酋长总算是先进的,能维持天下的稳定和大一统,确保百姓们能活下去。
可大族呢,在曹髦看来,这些人绝对算是所有压迫者里最蠢最坏的那一批!!
看看后来的北魏就知道了,孝文帝改革,想要用大族寒门的阶级矛盾来取代以往的民族矛盾,想要汉化,结果最后却成功晋化了
摇身一变,成为门阀的鲜卑宗室高门比鲜卑旧贵族还不是东西嘞!虽然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曹髦现在如此急着动手,就是因为刚刚完成大一统,大权在手。
此刻要是不动手,那往后想要完成这样的事情,那可就不容易了。
趁着刚刚灭亡两国的将士们都无条件站在自己这边的时候,赶紧将这些人给赶尽杀绝了,往后哪怕因此而出什么问题,曹髦也忍了。
“且将他押解过来,让刑部审问。”
曹髦下达了命令。
张华低头称是。
张华离开之后,曹髦继续看起了奏表。
门阀与五胡。
魏晋的两大强敌。
对比门阀来说,如今的五胡就实在是不够看了。
郭责再次上奏,说起了雍凉诸胡的安置情况。
因为大魏自有国策,而这件事变得相当顺利。
当初的屯田就是为了安置抓来的敌对势力的百姓而成立的,例如邓艾,他早年就是被曹军给抓起来,然后丢进了自家的屯田里去干活。
曹髦只是在屯田制上进行了一些变动,利用庙堂的这些大量公田,就可以安置这些羌胡来进行耕作,愿意耕作就易姓换俗,不愿意耕作就当肥料。
曹髦几乎是照搬孝文帝的改革,唯独望姓这个没有抄。
他不想弄出一大堆的胡人门阀出来。
历史上的北魏汉化组效仿汉人的望姓,以拓跋改姓元,为第一等大族,然后依次往下,硬生生打造出了鲜卑版望族。
而在曹髦这里,大家一律平等。
就是单论改姓这件事,也远没有众人所想的那么简单。
曹髦当即派人召见能臣。
几个重量级的散骑此刻出现在了曹髦的身边。
其中就包括了阮籍等人,他们大多都是学者。
曹髦身边的散骑包括很多类型,内臣里有人擅长军事,有人擅长内政,有人擅长学问。
这次曹髦显然是要与众人商谈学术上的问题。
当众人到齐之后。
曹髦方才开了口,“历时多年,雍凉并等多地的羌胡都得到了安置,有官员询问易风之事,最重要的便是这姓氏。”
曹髦清了清嗓子,“朕听闻,当今天下诸胡,在离开中原之前,都曾是华夏血脉,这是真的吗?”
听到这句话,几个学者差点要起身骂人了。
这特么是哪个大傻子给皇帝说的?我们才是正朔啊,蛮夷安敢称什么正统遗民?
任郎的司马炎笑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
曹髦一一打量着他们,就在此刻,向来低调的阮籍却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开口说道:
“陛下说的对,确实如此。”
“臣听闻,那匈奴,本身就是夏之后,确实是我华夏血脉无疑。”
听到这句话,几个还想要反驳的学者们,欲言又止,司马炎更是惊疑不定的看着他。
毕竟阮籍也不是胡说八道,这资料来自史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曹髦顿时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原来如此!那岂不是应该要让他们恢复自己的祖姓,知道自己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