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一展才华245(2 / 2)

正值早春二月,北方的空气中还夹杂着几分寒意,但洛县及其周边乃至整个大明帝国的热度却在急剧攀升。

这股热浪,不是春暖花开的自然馈赠,而是源自人们内心的熊熊热情。

每个人的心中都像被点燃了一把火,尤其是那些埋头苦读的书生们,他们挑灯夜战,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像鲤鱼跃龙门一般,一步登天吗?

虽然科举考试已经实行了好几十年,但它始终像是个临时拼凑的舞台,何时开考全凭皇帝的心情,而且每次录取的名额少得可怜。

想要获得推荐,个人的师承和家世背景变得至关重要。远道而来的考生们四处奔波,忙着攀关系,求名师。

若是没有朝中三品以上的高官引荐,怕是连考场的门槛都摸不到,更别提金榜题名了。

于是,那些出身贫寒、没有显赫家世的学子们,纷纷投奔到朝中大佬的门下,形成了新的权力小圈子。

虽然夏太宗时期就开创了科举,但在国家初定之时,为了兑现共治天下的承诺,夏世民不得不提拔重用功臣们的子弟,科举因此沦为形式。

另一方面,为了巩固关陇集团的地位,打压山东士族及前朝残余势力,夏世民不得不扶持自己的贵族力量,科举制度也就成了摆设。

到了高宗时期,皇上为了加强自身对权力的掌控,减少执政阻力,开始提拔一些平民出生的人才。

然而,朝中的关键职位依旧牢牢掌握在韦、薛、窦、长孙、诸、裴这些关陇集团的大家族手中,皇上提拔上来的人,大多只能担任较低级别的官职,数量也极为有限。

而今,趁着越王谋反案,以裴炎为首的一批人被清除,大批官员受到牵连,监狱里人满为患,朝堂上几乎全是皇上的亲信。

但孟家并非名门望族,即便把远亲近邻都笼络过来,也凑不出多少可用之才。

更何况,皇上并非昏君,她清楚这些亲戚的斤两,给他们一个小县或许都管理不好,更别提更高的职位了,忠诚之外,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当狄义正提议让陛下举办一场特殊的科举考试时,皇上觉得时机恰到好处,这可是赢得天下读书人心的绝佳机会,她二话不说便点头答应,随后向四海发布号令。

宣布此次考试打破门第界限,无需他人举荐,从基层做起,先在各县城举行初试,筛选出的佼佼者再参加州级考试,最后胜出者进京参与殿试,一展才华。

为了广泛纳才,皇上坚决不搞裙带关系,坚持唯贤是举、唯才是用的原则。以往科举进士名额只有区区三十六,但这次殿试直接提升至三百六十席。

由陛下亲自监督,此外,礼部主持的后续考试还将录取七百二十人,总共一千零八十名人才,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