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取利于民,予利于民455(1 / 2)

“砸张庙,供朱祠!”</p>

“砸张庙,供朱祠!”</p>

看着眼前齐声高呼,打算为自己供奉生祠的苏州百姓,老朱眼中闪过一抹亮光,看向朱标的眼神也愈发高兴了起来。</p>

实际上,什么生祠不生祠的,老朱一点都不在乎。</p>

而先前江浙百姓认张不认朱,这才是老朱最头疼的问题。</p>

可让老朱惊喜的是,无论先前朝廷如何明令禁止,锦衣卫如何暗中摸查都不能禁绝江浙百姓公供奉张士诚。</p>

而今日朱标简单几句话,竟将困扰他许久的问题从根本上给解决了。</p>

“而且!”朱标转身冲老朱拜道:“父皇,苏州、江浙一带百姓苦贪官、世家久矣。”</p>

“儿臣请父皇开恩合江浙一带赋税、徭役为银两纳税,与民休息!”</p>

“准!”</p>

兼并赋税、徭役,合成银两缴纳税款,无非就是朝廷正在推行的土税新规。</p>

朱标用这个恩待苏州百姓也是机巧。</p>

现如今正值国战,正是用钱之时。若是免除江浙赋税,对朝廷财政也是不小的压力。</p>

而提前推行土税新规不仅的的确确让江浙百姓得了些好处,而且还顺带将新政推广全国。</p>

从眼前那些百姓满心欢喜的样子不难看出,这些百姓多半还感念朝廷恩德。</p>

“儿臣还有一请!”</p>

朱标清了清嗓子,冲着老朱继续说道:</p>

“现如今苏州一带多以纺织为业,不如由朝廷出面,开设织布局、丝绸坊。”</p>

“百姓入其做工,按劳取酬。”</p>

“至于贩布售卖,若是盈利,可酌情为百姓增加酬劳。若是亏损,则由朝廷承担。”</p>

“如此苏州百姓但凡肯出力,想来定能得一个富贵一生!”</p>

“太子殿下仁德,我等感念!”</p>

朱标话音落下的瞬间,几名百姓放声高呼的同时,朝着朱标便跪了下去。</p>

即便老朱还没有开口答应,可朱标体恤百姓的仁德,他们也当真是见识到了。</p>

朝廷设立官府机构,雇佣百姓制作布匹、丝绸。若是盈利,便给他们百姓增加酬劳。若是亏损,也不需他们自己承担。</p>

若当真如此的话,那便正如朱标说得那样。他们这些百姓只要努力织布制丝,便绝对能得一个富贵生活。</p>

只不过.......</p>

一旁的刘伯温眼眸一转,有些不愿相信这取利于民的法子是出自朱标之口。</p>

毕竟熟悉民生的刘伯温很清楚,朱标方才那话多少有几分诓骗苏州百姓的意思。</p>

如今苏州,或者说江浙一带织布制丝的工艺已然相对成熟。</p>

而且丝绸乃高官世家最喜之物。布匹也是百姓日常所需,若遇战时,也要大量布匹供给兵卒。</p>

这生意怎么看都不会亏损。</p>

朱标嘴上说着盈利共担,亏损朝廷自己负责。</p>

可实际上,也无非是想要为朝廷开辟新的收入来源。</p>

同样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老朱眉头微蹙,心中不满也挂在了脸上。</p>

他先前的确不喜江浙一带,可说到底他不喜的还是江浙一带的世家。</p>

对这些寻常百姓,老朱从未有过偏私。</p>

对全天下的百姓,老朱从来都是一视同仁。</p>

百姓何苦,百姓何辜?</p>

如今朱标打算取利于民。这未免有些小家子气,也着实不符圣君之道。</p> “标儿......”</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