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重文抑武28(2 / 2)
赵光义想到当时情景,禁不住想笑。还有重用文人这件事,虽然主要是兄长主张的,但是他对他们太放纵了,有些人太放肆了。在这件事上,他还因此与最重要的大臣赵普产生了隔阂。
赵光义懂得人们的心理,人们一旦注重享乐、贪图安逸,只会挖空心思拼命地挣钱,不会造反。至于文人嘛,再怎么提高地位,也不会动摇大宋根基。
重文抑武、提倡享乐,这是立国的根本,百年不变。赵光义却不知道,最终奠定的这项基本国策,果真决定了王朝的历史走向,影响了大宋三百年,有得也有失。
见到国家的各个机构仍在有序地运转,并没有因皇权交替产生大的动乱,人们得已松了口气。特别是提高文人地位,提倡纵情享乐这一国策没有改变,不单没有改变,还有所加强,这让官员们不再惊惶,真心实意地拥戴新皇上,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赵光义登基后的第二年便举行贡举,开科取士,这一届到东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多达五千三百余人。东京汴梁城内人山人海,客栈、酒店、歌楼人满为患、应接不暇,繁华热闹的都市氛围一下子冲刷走了先前的慌乱。
省试以后,赵光义兴高采烈地驾御讲武殿,为参加殿试的举子亲拟诗赋题。本届贡举办得很成功,采取了“十取其一”的原则,扩大了录取名额,录取河南考生吕蒙正为状元,一百零八人为进士及第,加上诸科考生同进士出身共五百余人。
这比前几届科举录取的人加起来还多,都是用来壮大新皇帝的文人队伍。他要用的就是这些人,这是他的基本盘。
赵光义深知,兄长施行的重文抑武国策,符合大宋朝需要,还要坚持下去。但是进一步提高文人地位和待遇,难保他们不会忘乎所以,蹬鼻子上脸。那就要时时煞煞他们的锋芒,不能总给他们好脸子,当众羞辱一下,最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提醒他们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当官享受、写点文章,手痒痒、要风骨好面子,朕还不懂你们这点心思,重要的是你们也要懂朕的心思。管你们将来官做得多大,在外面作威作福、吃喝享乐,在朕面前,你就是一条狗,就得听主人的,让你怎么着就得怎么着。
所以宋代的文人士子社会地位很高,生活待遇很丰厚,但是说话办事必须讲究分寸,滴水不漏,就是这个时期立下的规矩。
朝会散后,他把大臣们留下来,推心置腹地对他们说:“朕在藩邸时,还能听听乐舞,偶尔填个词曲,如今朝事繁杂、百废待兴,都顾不得了,哪像你们能夜夜歌舞,还要填个词度个曲的。”
说得众臣面面相觑,也理解了皇上的话外之音,此后再也不敢公开的谈填词了。私下聚会时才敢偶尔为之,一边填词一边还要自嘲,说填词是诗歌中最下等的技巧,不用费脑子,填着玩玩罢了,上不了台面。
见大臣们走了,赵光义满意地笑了,他看着王继恩继续自顾说道,朕还要叫他们编书,文人学士不是爱写东西吗,那就编几部大部头,把那精力本事都用到那上面去,也显得朕重视文化人。
他心里还有话没说出来,朕不单要他们编书,还要让他们借收集整理资料时做做大扫除,有影射的、犯忌的统统毁掉,正好来个一箭双雕。
另有一件事,更看出这位赵光义皇帝的阴险毒辣,以致连出家的和尚从此都不敢再乱言,那还是在他听到相国寺和尚要为兄长超度亡灵时,就开始谋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