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遗落在乡间的少年时光7(1 / 2)

  一个没有了男人的家庭,就如同房屋没有了顶梁柱,随时有可能倒塌,外面的一点点的风雨就会让它飘摇不定。那时候时她大哥自幼体弱多病,性格懦弱。年幼的二哥不堪忍受别人欺辱,挺起瘦弱的肩膀奋起反抗,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二哥好不容易熬到十八岁,就毫不犹豫地就参军走了,自从二哥当兵之后,她家院子里再也没有出现那一小片湿地。

  坚强勇敢的二哥,在部队表现出色,屡屡立功,他成为了家里人的骄傲。不幸的是二哥在一次抗洪抢险中,被汹涌的大水冲走了,他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位令人尊敬的英雄再也没有回到家乡,于是她家从军属又变成了烈属。

  小儿子的离去,让老母亲伤心欲绝,老人家眼泪流成了河……。

  几年后王丽珠的大哥成亲了,他的婚事掏空了这个家,老母亲积攒了多半辈子的积蓄都花光了。这些钱是她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是她从鸡屁股里掏出来的,是老二从部队里寄来的微薄的津贴,是王丽珠在生产队挣的工分钱,还有她后来进城工作后存在老母亲那里的私房钱,这些钱全部加起来,勉勉强强的把大哥的老婆娶进了门。

  屋漏偏逢连夜雨,令人没想到的是大嫂的娘家,竟然是一个更加填不满的大坑,穷的差一点光屁股。无奈这一家人还得从少的可怜的口粮中,抠出一点点,接济一下大嫂的娘家人。

  大哥结婚动用了王丽珠的私房钱,为此,她和老母亲没少生气。王丽珠脾气暴躁,对此事不依不饶,因为这件事她多次和老母亲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非得逼着大哥给她写欠条,她还赌气好久不回家。有一次王丽珠好不容易回老家探亲,看到不到三十岁的大哥瘦的像一根黑麻杆儿,面容愁苦不堪,发际线也不知道啥时候移到了头顶,整个人看起来像一个小老头,他也实在拿不出这笔钱还她,王丽珠不忍心继续提起钱的事,就悄悄地把借条撕掉了。

  那时,老母亲虽然日子过的穷困潦倒,日子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她还是咬牙让三个孩子都去上学了。在她朴素的观念里,不能让孩子们像她一样成为睁眼瞎。解放初期的孩子上学,仅仅只是去读一个简单的识字班,学校不开设数学、语文、英语、自然科学等这么多学科,老师只教语文和算数。

  他们村子里的小学校,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学校和专业的老师。当时所谓的教室,一般是借用谁家刚给儿子盖好的新婚房子,暂时还没有入住,生产队用上一年半载当教室。主人家一般会欣然应允,他们想让未来的新人沾一点儿书香气。

  教课的老师,大部分由村子里的农民来充当,一般他们都认识几个字,被当做文化人从田野里请进课堂当老师,教孩子们识字算数。如果孩子们幸运的话,会遇到上级给村子里分配来的专业老师,那种机会凤毛麟角,是要靠运气的。那些分来的老师会立刻成为全村的团宠,村民们会把他们当宝,经常会有人把自家自留地里种的新鲜蔬菜和舍不得吃的鸡蛋,塞到老师的手里,然后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急慌慌地走开了。

  中国老百姓对文化有一种骨子里的尊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