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家都不干净了190(2 / 2)
话语中急切也代表了李皓现在的心情,不过想想这也正常。
本来李皓一路上都想好了,该如何去与欧阳修配合,从而应付汴京城可能发生的种种事端。
可人还没到开封府,只从河南府路过的时候,突然就听说了这个消息,可把李皓给惊呆了。
毕竟在历史上,欧阳修确实犯过两件桃色纠纷,而且最后一件也确实是被说与儿媳私通,这也是后面欧阳修退出政坛的主要原因。
如今这事突然提前,李皓就担心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引起的蝴蝶效应。
要是欧阳修这个时候真迫于压力退了下去,那对于李皓来说,就是一件天大的噩耗。
而且因为李皓这一路都在遁迹潜形,导致一直没有能探听可靠情况的消息来源,只能听到一些民间传言。
传言这东西,大家也都是知道的,素来都是越传越离谱的,让李皓听的是心急如焚。
所以李皓才着急让顾廷烨他们赶紧过来,想听听这件事的真实情况,和朝中对
于这件事的态度。
然后顾廷烨便给李皓介绍了一番,当听到朝中还有一帮人支持时,李皓才放心了。
毕竟这处境比起历史中的情况可要好多了,说明这件事既然是提前了,那相对应的结果看来也有可能改变。
倒是对于这件事的幕后主使,李皓没有觉得太过惊讶。
因为韩琦既然能谋划自己,那当然有可能谋划其他人,只是这个手段可能确实卑劣了些而已。
等李皓了解过了这件事,消停之后。
顾廷烨就问起李皓怎么会突然秘密回京,然后便听李皓解释起了缘由。
当知道蜀中的真相之后,还真是让顾廷烨有些佩服韩琦,这盘棋局他下的是真不小。
不过相比于这个,李皓更关心的是如何去帮欧阳修解决这事。
借着现在李皓还藏在暗处的机会,有些事情李皓就能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
但再过几天,赵抃的奏疏就要到了。
到那个时候,李皓也就要由暗转明,走到台前来,到时有着众多束缚,很多事情就不好办了。
可这番空想,李皓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于是李皓便问起了这段时间汴京发生的事,看有没有能够借用的机会。
不过汴京城里,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确实挺多,但其中有用的内容却没多少。
直到李皓听到齐国公府投靠向曹皇后之后,李皓脑中灵光一闪。
问道:“我记得齐衡如今应该还在谏院任职吧,在这段时间,朝中大臣对欧阳大相公的争论中,他是持什么态度的。”
听到李皓问话,顾廷烨说道:“这段时间到没怎么听说齐衡的消息,他好像没有掺和进这件事。
你怎么突然提起他了,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李皓点了点头,笑道:“我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韩琦要污蔑欧阳大相公,那谁规定我们就不能把他也给拉下水。
我记得韩琦的二子韩端彦,早已娶妻,而且也并没有分府别住对吧。”
看到李皓的这个笑容,再配上这番话,不由让顾廷烨和杨文远浑身一冷。
顾廷烨对此倒是接受度很高,但显然杨文远的道德水准要比李皓和顾廷烨高些。
他还是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好,于是说道:“韩琦这么做本就不对,我们若再去学他,只怕不合适吧。
而且此事不仅针对韩琦,更会把一个女子的名声给牵连进去,万一出什么事怎么办。”
李皓听后反驳道:“当初韩琦编造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应该想过会有什么后果。
既然欧阳家都能承受这种非议,那韩家为什么就受不了。
咱们设身处地想想,若是这事落到了你自己头上,你会怎么做。
若是你说自己就这么受了,连原样反击都要顾虑重重,那我真的看不起你,因为你连一点男儿血性都没有。”
对于李皓的这番话,杨文远总觉得李皓说的有些不对,但却又无法反驳。
看这情形,李皓全当做杨文远这是默认了,便开始和顾廷烨商议起具体细节来。
不过第一步,顾廷烨就不由泼起了冷水,说道:“你想要齐衡帮着在朝上举告,这里面有点问题吧,毕竟我们和齐衡可没多好的关系,他为什么要帮我们。”
李皓回道:“齐衡的性格天真、执着,若是我们请他帮忙,那确实不容易。
可若是他自己发现韩琦与儿媳有染的事呢,然后再稍微引导一下,把欧阳大相公的事与这件事连到一起。
会不会让齐衡以为韩琦存在恶人先告状的情况,把自己身上的事栽倒了别人头上。”
李皓的话说的倒是也有道理,可这事要真让齐衡相信,哪有那么简单,于是顾廷烨便提出了疑问。
李皓说道:“若只有这一件事,确实有些巧合,可我们可以多编一些故事,把那些一二品
的大臣都给牵连进来。
当然这些故事编的得有水平,像是韩琦的一定要听着就像真的,而其他人的则要看情况。
有些人编的真,有些人编的假,只有把真相隐藏起来,让齐衡自己去找出来,才能让他深信不移,到时他肯定会把事情捅到朝堂上的,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听了这些,顾廷烨觉得这事确实是有可行性的,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多故事,又要保密,那从哪找人来编写呢。
对于顾廷烨的担心,李皓是嗤之以鼻。
以李皓在现代纵横第几版主网的经验,编造些这种故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甚至李皓编造的还能把细节给你完善好,给顾廷烨以极大的冲击。
反正等李皓把故事都给整理出来后,李皓觉得顾廷烨看着自己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其中包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
不过李皓也没时间多想,便赶紧让顾廷烨想办法把这些故事给传出去。
事实上这个传播确实也没花什么力气,毕竟李皓的故事相比与现在的话本故事,可精彩太多了。
基本都只是开头时无意间说一下,然后就不用管了。
很快这些故事在百姓的口耳相传下,迅速火遍了汴京城,甚至有专门的书商来收集,然后重新给人物改名换姓再出版,由此可见李皓编剧能力的优秀。
当然这事也很快吸引了朝堂百官的注意力,毕竟这里面牵连了不少朝中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