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诸州天晴朗,幽冀奏华章1…1131(2 / 2)
或者准确来说,屈原是故意选择在端午节这1天,慷慨悲歌、从容赴节。
两汉在端午节还有1个习俗:
铸阳燧以辟邪。
所谓阳燧,顾名思义,取火于日为阳燧。
阳燧便是引火之凹面镜。也就是说,其是用铜或铜合金做成的铜鉴状器物。
其状为1个凹面镜,当它面向太阳时,光线先直射在凹面上,再从不同角度反射出来,聚焦于1点,用以引火。
古人认为阳燧有辟邪作用。而在端午这1年之中阳气最盛之日,所铸之阳燧,辟邪效果至强……
当然了,这都是纯纯的封建迷信思想。
1言蔽之,东汉端午节的习俗,还没有魏晋南北朝的赛龙舟、唐宋的饮雄黄酒(雄黄是有毒的)、以及明清的挂艾草等等。
当然了,赵旻已经将端午食“角黍”,推广到了大汉全国。
角黍,顾名思义,即包成角状之黍,俗称……粽子。
另外,尽管东汉端午节没有挂艾草的习俗,但在张仲景的推广下,这两3年,大汉还是渐渐形成了在端午节前后,烧艾草并灸之的习惯。
中医传统思想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5月丙午,即端午节,乃1年中阳气最盛之时,此时乃至于5月全月,是温阳之最佳时间。
为此,南阳名士张仲景,还倡导其故里南阳郡广泛种植艾草,晾晒后以之灸全身,可滋养阳气、百病不侵。
总而言之,今年的端午节,就在刘协赐“枭羹”宴、全民吃“角黍”,以及烤艾草火中,热热闹闹渡过。
端午节后……
程昱、赵慎2人开始同时发力。
程昱找到御史中丞、宗室刘渊,以及尚书令荀彧,将有人传伏寿与赵旻风言风语之事,告知其2人。
刘渊、荀彧2人的反应,可想而知。
于是乎,此“3独坐”,便召集各自部曲、发动下属官吏,暗查此流言之源头。
秩两千石的大长秋赵慎,也并未闲着。
其人召集诸位中常侍,以及其下属中宫仆、中宫谒者令、中宫尚书、中宫黄门冗从等等,在长秋宫偏殿召开了1次会议。
赵慎清楚,这种流言,定然出自于宫中,而且源头已极难深查。
是以,其人揪出几名嘴极碎的小黄门冗从,交给了虎贲中郎将赵甲当场处斩;
随后,赵慎自发提出降俸之请,并将宫城全部宦官的俸禄,皆降低1等。
最后,赵慎尖着嗓子道。
“诸君且听真!宫城内外之流言1日未消,则某等之俸1日不复!
望诸君今后谨言慎行!否则我必不手软,虎贲之刀亦将格杀勿论!”
天可怜见,宫城内1众宦官,被疾言厉色的赵慎、凶神恶煞的赵甲,杀气腾腾的虎贲郎,以及虎贲郎手中犹在滴血的环首刀,吓得瑟瑟发抖,险些当场吓尿。
此时此地,这些宦官们都在心中破口大骂,那个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生命诚可贵、竟敢传如此流言之人。
天杀的!皇后、卫将军,这2人何人好惹?你竟敢传如此流言,当真该死!
伏寿、赵旻本来尚不知有如此风言风语,然而……
宫外的“3独坐”、宫内的宦官大佬赵慎如此1折腾,伏寿、赵旻便再也坐不住了!
长秋宫中的伏寿得知此事之后,雷霆震怒;
卫府中的赵旻听到细作汇报后,怒不可遏。
于是乎……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可当羽听闻黄忠位列后将军,自觉受辱,竟脱口大骂:
“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蜀书十1费诗传》
历来读者都把此话视作关羽自负,黄忠年迈的证据。实际关羽此话并不是针对黄忠,而是针对刘备。
读者试想,是谁将关羽与“老兵”同列的呢?答案不言自明。
所谓“老兵”也并非仅指代黄忠。事实上目前并无明确证据证明黄忠出身行5(忠早年以“中郎将”身份随刘表侄刘磐守长沙),亦无证据证明黄忠年迈。
“老兵”实际是当时人对刘备的称呼。
遭到关羽轻视的马超,羁旅归国,心常怏怏。马超与彭羕时常在私下搞老鼠会,互相发牢骚。
注:彭羕、李恢数次出使汉中,与马超相友。
彭羕被贬抑外放,找马超抱怨。
马超说:“尊驾大才,竟不得发迹!”
彭羕答:“老兵(刘备)是个糊涂蛋!我还能再说什么!”
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
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蜀书十彭羕传》
注:彭羕在狱中,作书自劾:“颇以被酒,侻失‘老’语。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可知“老革”即指刘备。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