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观天下风向,助刘备封王21071(1 / 2)
法正所献之策,实际上是4百年后,李唐针对西域的1些,类似于归化的治理方法。
其中便包括:
邀请西域胡人、尤其是诸国之王族常住国都;
邀请西域诸国学子,至国都交流学习;
招募胡人为兵卒;
甚至是征辟胡人为官吏。
李唐通过这些操作,将突厥人中的阿史那家族,成功归化为了李唐子民。
其中之佼佼者,便是唐初名将、突厥人阿史那社尔。
但李唐此政策,也存在1个严重弊端。
那就是:
李唐对于归化之胡人,给予的政策过于优惠,从而引发了胡、汉之间的矛盾。
当然了,赵旻这个穿越客,绝对不可能重蹈李世民之覆辙。
因此,总体而言,法正所献之计,对赵旻而言,极有启发性、建设性。
赵旻的1贯风格,就是想好就做、决不拖泥带水。
于是其人与法正反复探讨1番细节后,便决定先邀请康居国、大宛国、乌孙国、大夏国、以及如今的大月氏6国王公贵族,前来许都定居。
此外,赵旻还同时邀请,这些国家的学子前来许都太学进修。
当然了,这些人必然是与其国内商队1起,经丝绸之路1同前来。
这只是赵旻试探性的第1步。
如果这第1步能成功,那么胡人们面对的,将是赵旻紧随而来的1套组合拳。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自古真情留不住,惟有套路动人心。
法正此刻,同样对赵旻佩服到5体投地。
其人只是提出来1个大致的想法而已。
就连法正本人都想不到。
仅仅半个时辰不到……
自家明公便已将此设想,转化为了实操性极强的政策,并且将其实锤、落地。
赵旻钤盖自己印玺之后,便将此试探性的摸底政策,1式两份,分别发往西域都护府执行,以及抄送至许都卫府留存。
忙碌完毕后,赵旻抚须而笑。
“孝直,若此事可行,则安西都护府定矣!”
诚然如此。
胡人既已归心,那么胡汉结合、设立安西都护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以徐庶之能,镇住安西都护府毫无问题。
赵旻心事尽去,便唤来孟达及自己1众猛将、爱徒,欢聚1堂不提。
卫府全体,在阳关休整两日之后,便匆匆赶向凉州刺史部治所:武威郡姑臧城。
赵旻沿途所见,敦煌、酒泉、张掖、张掖居延属国等,百姓正忙于种植高粱,且大多数人脸上喜气洋洋。
经过询问,赵旻已知,凉州河西走廊1带,今年大丰收。
冬小麦亩均产,已经达到了2十4斛(约为后世600市斤)。
而河西走廊1带,在赵旻来到这个时空之前,粟亩产仅有8斛(约为后世220市斤)。
斛为东汉1种存粮之容器,因此是容积单位。
粟密度比麦大,同样1斛粮,粟比麦要重1些。
总而言之,如今河西走廊的亩产量,比之原来,增长约3倍。
而且,这只是冬小麦这1季粮食。
若再加上高粱呢?
所以说,百姓们如今,生活变得宽裕许多,又焉能不喜气洋洋?
此时,原右扶风、今凉州牧庞统已赶到此地,并且已与原凉州牧鲁肃交接完毕,正恭候赵旻大驾。
卫府全体急行军4日、赶路近1千8百里后,顺利抵达姑臧城。
赵旻在此城内,重点向庞统强调了1番,重建朝廷秩序、公信力的重要性。
以庞统之能,其人当然有自己的1套方式方法。
赵旻、鲁肃、庞统3人商议1番后,赵旻逐渐放下心来。
卫府兵卒在姑臧城休整两日之后……
赵旻带上鲁肃、辞别休屠王兰蕖异支,率军匆匆赶往,1千5百里外的大散关。
接下来,1路无话。
至8月望日(8月十5,东汉尚无中秋节)前,卫府大军便顺利回到了许都。
不到1个半月的时间,卫府大军赶了1万56千里路。
仅凭如此逆天的行军速度,武庙便欠渊哥1个配飨之位。
总而言之,自卫府大军自大月氏开拔时起,直至顺利班师回许都……
晚上如无大事,赵旻这1路上,便1直在教徒弟。
赵旻的这些徒弟,也逐渐发现了1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书本与现实的差距,比许都至大月氏的距离,更加遥远。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死读书、读死书的后果,往往是学子们对社会的运作方式、政治的阴暗血腥1无所知。因此,在这些人长大成人后,便很难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