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1…1012(2 / 2)

此事根本无需如此大张旗鼓。

贾诩在因马休野心暗生之事而被贬之后(详见前文,贾诩因此事被贬到壶关),便早已心如明镜。

再加上3河(河南、河内、河东3郡)、凉州刺史部皆有大量成功的案例,是以,此事很快便被4人商议妥当。

与此同时,老银币贾诩对鲜卑人送上的如此投名状,显得格外满意。

老银币再3向扶罗韩、步度根2人保证,将来卫府开放互市之后,必将给予此2人优惠政策。

扶罗韩、步度根得到承诺之后,心满意足地离去。

老银币同样志得意满。

因为无论如何,卫府6将此番在并州刺史部所立之功劳,都少不了老银币那1份。

老银币本人当然不需要功劳,但谁没有子女?

凭此大功,老银币贾诩将来必然位列3公,恩荫子孙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以是故,送走心满意足的两个鲜卑大人之后,在饮水思源之下,老银币便敞开心扉、打开格局,向阎柔传授了不少……

老6的苟亦有道。

纵观老银币贾诩之人生,其人年少时为保命,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假扮“凉州3明”之1段颎的外孙;

跟随董卓时,其人能劝董卓“矫情忍性,拔擢名士”,并布下张燕这着妙棋、分化袁绍、袁术,以牢牢牵制袁绍;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走投无路,贾诩犹能劝其2人奇袭长安、祸乱天下,乃至于挑唆关东诸侯内斗不休;

说贾诩祸乱天下,丝毫不假!

毕竟,天下乱不乱,贾家说了算嘛。

待天子刘协出函谷关,贾诩及时逃离关中、又抱紧张济张绣叔侄大腿,利用曹操、刘表、袁绍,在乱世继续活得有滋有味儿;

官渡之战前夕,贾诩这个老银币更是“苟”到了极致。

因与关东诸侯之长袁绍相斗多年,贾诩深知袁绍绝无可能容下自己,于是其人力劝张绣投靠曹操,搏1搏单车变摩托,至此,其人成功上岸。

历史上,贾诩苟到3公、位极人臣、寿终正寝,其子孙在西晋显赫1时。

此时空,贾诩同样苟到风生水起,位列3公已不远矣。

从本质上讲,赵旻与贾诩实则是同1类人。

区别只在于1点,前者有信仰、守底线;而后者只为利己、毫无廉耻。

但无论如何,贾诩都是1名极为难得的智者!

在贾诩1手谋划、阎柔推动、其余5将严格执行之下,并州刺史部就此,被卫府完全收复。

贾诩在留下张郃镇守草原、阎柔坐镇晋阳城,庞德辅佐阎柔之后,便随乐进、张辽、黄忠3将,喜气洋洋班师回许都。

不言而喻,老银币贾老头儿此番回京,至少可休养1两年。

但仍有不少严峻考验,还需要乐进、黄忠及张辽这3位猛将去面对。

同样地,新任并州刺史阎柔,也面临着颇为严峻的考验。

因为,并州刺史部,只是初步被卫府收复而已。

而如何更好地统治草原各民族,在历史上,是1个难度极大的命题。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实际通过史料推断,可以明确证明,刘备在怒鞭督邮之后,确实曾经返回洛阳。

首先是募兵的地点。

毌丘毅从洛阳出发,去丹阳募兵。洛阳隶属司隶河南,丹阳则隶属扬州,而且位于长江以南。刘备任职的安喜县,在冀州中山国,3地相隔,天南地北。

毌丘毅的募兵路线,距离刘备辖区过远,不可能有交集。刘备想见到毌丘毅,唯有提前抵达洛阳,之后1起从洛阳出发。

其次是王粲的记载。

按《英雄记》记载,灵帝末年,刘备就在洛阳,还与曹操1道返回沛国。

灵帝末年,(刘)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英雄记》

王粲是“建安7子”之1,与曹刘同时代,先仕刘表,后投曹操。可知此事绝非空穴来风。

这段史料中的“灵帝末年”即中平末年(187-189),与刘备“弃官亡命”的时间完全1致。

换言之,刘备第2次返回洛阳时,曾经走过曹操的门路。

曹操在中平5年(188)8月,被征召为西园校尉,此前曾经告病归家,返回沛国谯县。

(中平5年)8月,初置西园8校尉。--《后汉书灵帝纪》

征还(曹操)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沛国谯县)……征太祖为典军校尉。--《魏书武帝纪》

如果刘备是在中平5年(188)8月之前跟随曹操赴沛国的话,那在曹操重返东都之后,刘备在翌年(189)跟随毌丘毅南下募兵,也便顺理成章。

须知,毌丘毅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曹操是何进的心腹。刘备在怒鞭督邮之后,能重获启用,离不开曹操的居间斡旋。

实际刘备在“募兵”1事上,可能也与曹操有串谋。

因为在初平元年(190)时,曹操也曾赴丹阳募兵,与刘备的募兵地点完全相同。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4千馀人。--《魏书武帝纪》

就刘备后来的治所看,他虽然挂名徐州刺史,却始终驻扎在豫州小沛。所谓小沛,即沛国沛县,就在曹操老家(沛国谯县)不远。

陶谦与曹操,还先后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与豫州牧,对刘备“驻扎沛国”均无异议。

可以想见,刘备与沛国的缘分,必然远早于兴平元年(194)投奔陶谦时。

如果追溯源头,不难看出,他在中平末年,就已经到过沛国了。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