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13882(1 / 2)
辛评的意思是说:
大汉没有苟哥,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
有不怀好意之人,看到苟哥势力强大,又用天子经常不出现在宫城之外为证据,私下议论纷纷,说苟哥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陛下惴惴不安,我辛评对此感同身受。
但即便如此,我辛评还是要冒着触犯天子之重罪,向陛下仗义执言!
如果赵从文确实想篡逆,那么他为何不先定中原在定西域?为何不计代价一心供养陛下衣食住行玩乐等的用度?为何不给自己讨来县侯和三公这等高位?
陛下要想清楚此事之前因后果,不要胡来,以至亲者痛仇者快,甚至使本已渐渐一统的天下再次大乱!
客观来讲,辛评说的这番话毫无问题。
就连其人身旁的淳于琼、辛毗,都想为辛评点一百个赞,但是…
刘协为何当场愕然?
因为,这事儿问题很严重!
刘协此刻只想问一句:
你辛评究竟是卫府的,还是大将军府的?你的臀部应该歪向谁,你心里没点儿逼数?
当然了,这种粗鄙之言,刘协是无法说出口的。
其人只能含蓄委婉地来一句。
“仲治,卿之言似有失偏颇也。大将军岂非亦如此焉?”
刘协的意思是,你主上是大将军!你赶紧给朕摆正你的位置!
辛评心中直叫苦。
陛下啊陛下,你当真是久居于深宫之中,两耳不闻宫外之事也!
你可知,某之主公袁本初,在邺城之下时是何等狼狈?
你可知,某之主公袁本初,面对卫将军又是何等不堪?
你可知,某之主公袁本初,未来或将非卫将军之敌手?
如此一来,某等又岂能轻易撕毁盟约,为某之主公袁本初平添如此大敌?
综上,辛评心中虽万分痛苦,表面上却微微一笑。
“陛下既知大将军与卫将军皆为匡扶汉室之功臣,则当知大将军、卫将军皆为大汉之忠臣也。”
辛评说的这句话,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
苟哥极善于立人设,其人之“大汉忠臣”形象可谓深入信心,然而…
辛评心知肚明,自家主公袁绍已不是当年那位东汉之“士人良心”,如今的袁绍只想割据一方,绝非大汉之忠臣。
更何况,如今的河北,又岂是卫府之对手?
所以,辛评装傻充愣,无视了刘协话里话外的求援之意。
尽管刘协极为愤懑,但其人在无奈之下,还是只能寄希望于淳于琼、辛毗二人。
然而…
刘协失望了。
中平五年(西历188年)曾与袁绍同为西园八校尉的淳于琼,只能比辛评更加清楚,自己的多年挚友袁绍如今是何等情况。
是故淳于琼继续坚守其人之人设,也就是俗称“拆猪吃老虎”。
只见其人憨憨一笑。
“陛下,大将军与卫将军同时拱卫天子、匡扶汉室,此实乃大汉之幸焉!”
刘协笑着颔首。
尽管其人正在心中狂骂…
淳于仲简,枉你出身郡望、又成名多年,却如此蠢笨不堪!
呵呵,也不知究竟是谁蠢笨不堪。
对辛评、淳于琼二人放弃治疗的刘协,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辛毗。
但是…
辛毗根本不给刘协任何耍小聪明的机会。
只见其人拜倒顿首。
“陛下既有卫将军为陛下征伐四方,又有大将军为陛下镇守河北,臣恭喜朝廷英才济济,大汉一统指日可待!”
刘协没看准人,如果这次出使之人是审配、沮授,亦或郭图、逄纪,那么刘协如此一挑唆,或许这些人就会义愤填膺、连夜赶回邺城…
然后被袁绍骂个狗血淋头。
至此,勾结袁绍攻伐苟哥这个嗑,刘协是完全不能再唠下去了。
刘协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只见其人用力一甩袍袖,愤愤然转身、径直离开了承光殿,独留河北三人组面面相觑。
拜倒、目送刘协远去之后,淳于琼微微一叹。
“可怜天子犹不知,大将军与卫将军交战非但大败,兼且邺城亦险些失守。”
辛评分析问题更加通透。
“仲简兄,非止如此,前者天子已言明荆州复归,加之西域都护府重设…
唉!此消彼长之下,大将军又岂是卫将军之敌手邪?”
辛毗此刻愁眉不展。
“仲简兄、大兄,愚以为,而今某等应速返卫府,将此事之详情禀明卫将军方为上策也!”
淳于琼、辛评二人连连称善,当即匆匆出殿。
怪只怪,刘协时机没有选对。
哪怕其人选择在赵旻发起河北之战前,紧急联络袁绍使臣、再次赐予其人“衣带诏”,都不可能如此刻一般,被袁绍的使臣们拒之千里之外。
戒备森严的赵家别院中,更加森严的正堂之上。
当苟哥冷不丁问出“大人以为,当今天子寿元如何?”这个大逆不道的问题之后,此地便陷入了沉默。
苟哥早就想向张裕问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