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2871(1 / 2)

程秉、薛综师从郑玄;混通今古,张纮精通今文经,但私下研修《左传》,也属于今古兼杂的学者。

与中原不同,江东地区的学术风气,偏重于今文经学。

唐长孺等诸位先生,通过对虞翻(会稽4姓)、6绩(吴郡4姓)等家传经学的分析,认为“江南流行的都是今文学说,与时代学风相背驰”。

注意:江北与江南的学风差异,见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王永平《孙吴学术文化风尚考论》。

由此可知,流寓士人大多治古文经或博采众家;

江东豪族则倾向于已经日薄西山的今文经。

因此在文化层面上,江南学者难免受到江北学者的压制。

1言以蔽之,正因为江北流寓士人文化水平较高、兼且在当世皆为大儒,所以人家根本就不发愁自己的前途。

所以,历史上的张昭、张纮、秦松等大儒,才会偏向于投降。

因为他们的选择太多了!

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

这就是典型例子!

多读书、读好书、将知识消化吸收转为己用,这1点即便是在门阀垄断官位、阶层跃迁难如登天的东晋南北朝,也是进阶升级、改变自己家门品级的重要途径!

遑论阶级固化远不及东晋南北朝、文化开明程度更是前所未有的现在呢!

话再说回来,苟哥赵旻之所以广建县、郡、州这3学,又大力推行“3学制”,也正是为了杜绝东汉、魏晋、南北朝这1条线所延续下来的“知识垄断”。

同时,苟哥也的的确确为士人出仕,提供了另外1条“学而优则仕”的快捷方式。

苟哥不用如历史上的大笔袋曹老板那般,装笔颁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他只需降低教育门槛、普及文化知识,便自然而然将涌现出大批人才。

更何况,苟哥手握天子、又推出“3学制”这1仕宦捷径,何愁天下英才不动心?

荆州人实际上,就是被苟哥的组合拳所打动。

那么…江东方面又岂能不动心?

综上所述,当吕范耐心为陈到解释1番之后,陈到、诸葛亮2人便同时恍然大悟。

然后…

吕范再次振奋起精神。

“即便如此,某等流寓士人,仍愿为吴侯、为江东而共抗从文!”

言罢,吕范霍然起身。

“孔明、叔至,你2人请即刻随某面见吴侯,荆州恐将易主,某等当未雨绸缪!”

诸葛亮微微1怔。

“吕先生亦知,荆州将不战而降乎?”

吕范苦笑摇头。

“孔明,你仍未明悟某方才之言乎?而今天下人心思定、从文又使中原文教之气大兴,荆州士人焉可不动心?”

诚然如此。

苟哥在推行“3学制”的同时,连续3年增加州郡察举茂才、孝廉之名额。

1方是地方诸侯任命之伪职;另1方却是仕宦之正途、正规仕宦捷径相结合,天下士人谁不动心?

再者说来,近十年之前,袁术对南阳、章陵2郡压榨、洗劫极其残酷,以至于张绣之从父张济,不得不攻襄阳而求粮;

而赵旻却仅用两年便使2郡恢复元气,荆州人眼不瞎、人不傻,选择谁还用考虑吗?

更何况,荆州的经济,早就已经与卫府深度绑定。

综上所述,荆州和平回归大汉,是水到渠成之事。

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当然不可能不清楚其中之细节。

所以,其人闻言,俊目微微1眯。

“吕先生,若当真如此,江东岂非亦将不战而降乎?”

吕范对此避而不答。

“孔明、叔至,事不宜迟,我等当速去见吴侯!”

见状,诸葛亮心中骤然有些悲凉。

不言而喻,吕范心里也没底。

不提苟哥手握天子以顺讨逆,也不提3学制提供仕宦捷径,更不提苟哥擅长经济民生及建设…

只说苟哥提前占据大江上游之益州、即将占据大江中游之荆州这两点,便已足以使位于大江下游的江东为之恐慌。

如今的天下形势是千层饼,已不可能再成为历史上那3条腿的大锅。

历史上赤壁之战发生的前提,是益州割据、而刘琦占据荆州江夏郡。

而此时的益州、荆州,已归赵旻之手。

话说回来,历史上,占据益州、荆州的西晋是如何攻下孙吴的?

所以说,江东孙权,不慌才怪!

然而…

同样与历史上的情况不同。

历史上,赤壁之战前,曹操麾下有孙氏无数仇敌。他们恨不得将孙权碎尸万段。

孙策平定江东(195-199)的过程中,手段血腥残暴,“诛戮英豪,威行邻国”。

被孙策兄弟残害的扬州豪强中,有高岱、许贡、王晟、盛宪、周昕等人。

其中盛宪“器量雅伟”,遭孙策迫害,又被孙权所杀,曹操闻而叹息;

周昕被孙策所杀,他的亲兄弟周喁,是曹操的谋主。

高岱、许贡、王晟等人,皆地方豪族,“宾客子弟,盈满道路”,也纷纷惨死于孙氏兄弟之手。

至于在扬州出任守、相的外州名士,比如豫章太守华歆(青州平原),会稽太守王朗(徐州东海)等人,也分别遭遇过孙策的迫害。

华歆曾被威胁“金鼓响振,玉石俱焚”;

王朗干脆被打得“辗转江海”,险些毙命。

王朗被迫投降孙策以后,从曲阿县渡江逃北,竟然“积年乃至”…

要知道,曲阿县就在长江沿岸,过了江就是徐州广陵郡。

孙策肇基之初,曾禁止麾下士人亡归北国(见《徐奕传》),王朗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徐奕字季才,(徐州)东莞人也。避难江东,孙策礼命之。(徐)奕改姓名,微服还本郡。

摘自《魏书之徐奕传》

太祖表征之,(王)朗自曲阿辗转江海,积年乃至。

摘自《魏书之王朗传》

赤壁之战前(208),王朗、华歆已经在曹营混得风生水起。

华歆做到了侍中、尚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