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四方兵戈住,胡使至许都2829(1 / 2)
辛氏昆仲如此动作、如此反应,分明是在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简言之,袁绍心目中的底线,要远比二辛提出的条件要低!
惇哥瞬间便有了底气。
于是乎,惇哥不徐不疾地抚须笑道。
“其一,某等确可即刻退兵,然则,某等轻装上阵,粮草不足,故而需大将军奉上五万大军班师回京之粮草!不知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袁绍向让夏侯惇撤兵,就必须要给人家一些好处,所以无论对于哪一方来说,这都是合理要求。
二辛同时颔首。
“此事合情合理,某等可做主,为夏侯将军备齐十五万斛粮草以资军用。”
十五万斛粮草,其实足够夏侯惇率五万骑兵,从邺城到许都打两个来回,而且是一日三餐都能吃饱的那种。
夏侯惇没有理由拒绝。
于是夏侯惇颔首而笑。
“甚善!其二…”
二辛伸长了脖子等待惇哥的下文。
“内黄、梁期、黎阳皆王土,某等奉王命收回王土,实属以顺讨逆,故断无归还之理!”
二辛正待反驳…
却见惇哥叹了口气。
“然则…梁期乃赵国之藩土,某等将梁期归还于赵王便是!”
二辛松了口气。
袁绍要的,只是内黄、梁期其中之一罢了。
袁绍当然清楚,黎阳从此再也不可能姓袁。
辛评苦笑着行礼。
“夏侯将军,请恕某等无法做主,此事尚需某等与大将军商议之后,方可定夺。”
惇哥对此不以为意,颔首后又道。
“其三,卫将军、太子太傅宅心仁厚,为补偿无辜黎庶,愿奉送大将军万套三铧犁以助生产,此事无可商议!”
二辛闻言,心中惊喜万分。
袁绍的底线,实则只是半价购买一万套三铧犁,谁能想到赵旻竟然愿无偿奉送一万套呢?
当然了…
二辛心中惊喜归惊喜,脸上却不约而同地露出为难之色。
“这…这…”
夏侯惇脸色陡然一沉。
“某家主公大仁大义,你二人却仍如此迟疑不决!你二人若再如此,当休怪某翻脸无情!”
即便夏侯惇语气变得严厉,辛毗仍试图为己方争取利益最大化。
“夏侯将军请息怒,非某等迟疑不决,实则是…”
夏侯惇拍案而起,呛啷一声抽刀出鞘,以森然雪亮的刀锋遥遥指向二辛。
“你二人若再敢多说一言,须当心血溅五步、更须当心邺城血流漂橹!”
辛评腾地一下挡在自家兄弟身前,神色淡然自若、口中侃侃而谈。
“请夏侯将军三思!贵主卫将军奉主上以从民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某兄弟二人死不足惜,然则…
以某观之,卫将军必不愿邺城血流漂橹,更不愿天下兵戈不息!
而今大将军与卫将军既志同道合,又同为扶汉之重臣,当借此契机止息兵戈、共扶汉室,不知夏侯将军以为然否?”
夏侯惇冷哼一声后,辛评只见锋芒一闪而逝,旋即听到“锵”地一声,那原本指向自己的环首刀,已然收入鞘中。
旋即,夏侯惇那低沉雄浑的声音传来。
“既如此,二位先生请回!恕不远送!”
辛评心中松了口气,先向夏侯惇等猛将行礼,随后拉起犹然惊魂未定的辛毗,大步向辕门走去。
待二人走远,那辛氏斥候忍不住赞了一句。
“仲治叔父有国士之风也!”
太史慈哑然失笑。
“明珠暗投,惜哉!”
夏侯惇难得地摇头惋惜。
“辛仲治不畏生死、忠诚可嘉,委实是明珠暗投!惜哉!惜哉!”
曹纯对此不以为然。
“辛仲治文不可使民安居乐业,武不能助袁贼解邺城之围,何谈国士之风?”
夏侯渊拍了拍曹纯肩头。
“子和此言差矣!辛仲治乃河南颖川士人,在河北一无部曲,二无家族,其人可凭一腔热血尽心辅佐袁贼,仍无愧于天地也!将来如有可能,某等应奉劝其人辅佐主公匡扶汉室!”
渊哥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颔首称善。
渊哥莽归莽,终究还是一名文武双全的猛将。
始终保持沉默的曹仁,这时方才开口。
“诸位兄长、贤弟,以某观之,袁贼当再无异议。既如此,某以为,某等应速做准备为善!”
自辛氏兄弟离去之后,只有仁哥这两句话最有建设性。
太史慈颔首附和。
“子孝所言极是!事不宜迟,某等一方面持续向袁本初施压,一方面应尽快整理辎重粮草。
眼下邺城既不可得,某等应力保内黄、黎阳不失!诸君勿忘,某等非惧袁本初集结重兵围攻,实乃积蓄力量以求一举定此乱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