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5820(1 / 2)

同一时间,邺城内城的城门楼之中,袁绍突然下令…

“诸君,援军今夜必至,是故夏侯兄弟必将不顾一切猛攻内城,我等仅需坚持至子时,则邺城之围自解!”

说着,袁绍看向魏郡本地人审配。

“正南,阴安县之援军何时可至?”

审配正是魏郡阴安县人,而且其家族在阴安县、乃至魏郡都实力雄厚,审配的家族,实力雄厚到“可以藏匿罪人,为逋逃主”,也就是如同《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大官人一般。

更何况,同时代的孔融孔北海,曾称审配为“尽忠之臣”。

综上所述,实力雄厚、对袁绍忠心耿耿的审配,颇受袁绍重用。

(审)配字正南,魏郡人。袁绍领冀州,委以腹心之任,以为治中、别驾,并总幕府。

摘自《先贤行状》

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

摘自狗贼王沈《魏书》

孔融谓(荀)彧曰:“(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逄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

摘自《魏书之荀彧传》

阴安县,大抵是在汉末之时位于黄河北岸(汉末黄河河道比如今靠北约六七十公里)的濮阳市清丰县西北部。其地距邺城不足二百里。

审配笑着向袁绍作揖。

“明公尽管放心,某之信使已还报称,阴安县某家之援军约三万余骑兵,至迟亥时初(晚上九点过)可至。”

这就是冀州士族豪强的底蕴。

为了紧急驰援邺城,他们轻轻松松便可调遣三五万部曲,而且还是骑兵。

注意:在汉末,冀州是不产马的。

而这,还只是审配一家的实力。

历史上曹操在围攻邺城时,即便如当年围攻下邳城时一般使用水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又是劝降又是利诱,也未能攻破邺城。

若非袁尚主动给曹操送人头、导致邺城军心尽丧,在审配主持防守之下,邺城恐怕仍可坚持到当年年底。

坚守邺城的冀州豪族之实力如何,由此可见一斑。/

诚如田余庆先生所言,三袁根本不是输给了曹操,而是败于内讧。

综上所述,熟知历史的赵旻,在积蓄到足以碾压河北的实力之前,是决不会轻易使自己陷入河北这个战争泥潭之中的。

尽管苟哥赵旻已经得到曹老板几乎所有的遗产,但他的起点,相比于逐鹿长达十余年的袁绍而言,还是太低了。

然而,无论袁绍还是审配,他们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或者可以说,这一点,正是袁绍与曹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分歧所在。

那就是:

出身于家中四代任国家级领导人(也就是三公)之名门世家的袁绍,其生活不但奢靡,且重士族而轻黎庶。

简言之,袁绍的统治基础与刘秀一样,都是士族豪强。

袁绍在河北的统治便是例子:冀州的平民百姓过得相当糟糕。

史书记载的“袁绍在冀州宽仁得众”,说的主要是当地士族豪强的拥戴,而不是普通百姓的拥护。

而曹操出身寒门,也就是除了钱贼多之外啥都没有的阉宦家庭。

其人风格务实、生活节俭,相比袁绍而言,更加重视黎庶。

因此,袁绍麾下多贪腐,而曹操麾下…咳咳…除曹洪等巨贪之外,大多相对清廉。

审配便是例子。

审配是袁绍麾下重臣,在冀州横暴不法,剥削民财,乃至“家资巨万”。

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

摘自《魏书之王修传》

一言蔽之,秉承曹操为人处世风格(当然,残暴多疑等缺点除外)、同样极为务实的苟哥赵旻,其人针对袁绍一方的策略,便呼之欲出。

四个字:猥琐发育,以待胜机。

言归正传。

袁绍在得知己方“多路援军”将齐至之后,登时大喜。

“甚善!甚善!只待邺城之围一解,我等便即刻兵发白马城!赵从文想必不知,我等早已做足准备!此番我等必教赵从文首尝败绩!”

袁绍想得太多了…

他还想要兵发白马城?

他此番只要一着不慎,便极可能身首异处!

就在袁绍主臣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中之时…

颜良派出的哥谭自杀小队…咳咳,x特遣队…咳咳,纵火犯小队…

啊呸!是亲卫敢死队,已经埋伏妥当。

同时,夏侯惇也已讲述完毕本次行动计划。

“诸君,防御工事最为密集之处,因彼处兵力薄弱之故,亦为某等应强攻之处。

是故,请诸君随某行动,待攻破彼处,某等便直捣内城城门!此番,某等定教袁贼死无葬身之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