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14814(2 / 2)

言罢,曹仁看向崔琰,同时为夏侯惇、刘赦二人递上台阶。

“季珪先生有所不知,袁贼此番冒天下之大不韪、向天子讨任命其人三子任三州州牧之圣旨,此举何异于僭越谋逆乎?”

众所周知,在封建时代,任免之权应由天子执掌,哪里轮得到朝廷命官自己做主,甚至是逼迫天子下诏?

袁绍此举,确实有图谋不轨之意…尽管袁绍实际上已是一方诸侯。

曹仁此言一出,夏侯惇本来黑如锅底的脸,登时便缓和下来。

“是故,刘赦!崔季珪!你二人仍欲执迷不悟乎?”

大军当前,刘赦勉力咽下心头这口恶气。

“若当真如此,孤必与袁贼势不两立!”

崔琰也微微摇头。

“大将军此举,确与僭越无异焉!某既为汉臣,当规劝其人迷途知返也!”/

这时的崔琰,书呆子气依然有些重,俗称:迂腐!

崔琰真应该好好向通达的刘艾学习。

惇哥看出来了这一点,于是不再与这书呆子一般见识。

其人仍一脸冷笑看向刘赦。

“不知赵王欲如何做?”

刘赦对此不假思索。

“孤即刻向常山王、安平王、平原王、北海王、中山王、河间王等诸位王兄王弟修书,向其人等说明袁贼此不轨之举。”

虽然刘赦如此做没卵用,但至少人家表示出足够的诚意。

曹仁适时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夏侯惇见好就收。

“既如此,赵国又当如何?”

刘赦继续不假思索。

“二位将军奉王命讨伐不臣,孤自当鼎力相助!”

夏侯惇颔首。

“甚善!”

言罢,惇哥收刀入鞘。

刘赦、崔琰心中长长松了口气。

无论如何,小命总归是保住了。

万幸…渊哥负责把守门户,此时未在此处。

否则这二人焉有命哉!

如是般,赵国虽非兵不血刃拿下(三将进城之时无法避免杀伤守卒),却同样未使百姓惨遭战火荼毒。

今夜过后,因邺城北部的赵国、东南的内黄、南部的黎阳全部被卫府所夺之故…

邺城成功被卫府孤立。

袁绍即将倒大霉。

翌日清晨…

在赵国两位大佬的配合之下,三将所率领的卫府精骑,神不知鬼不觉地攻向距邯郸城仅十余里之遥的梁期城。

梁期城属于魏郡,距邺城…

不过三四十里,可谓咫尺之遥。

至此,夏侯兄弟、曹仁三将,近乎于兵临邺城城下。

关键在于…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毛玠下狱的真实原因,被隐藏在《魏书和洽传》中,即毛玠是遭人陷害。

魏国既建,(和洽)为侍中,后有(举报者)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魏书和洽传》

陷害毛玠的人,就是曹植的心腹丁仪。

丁仪是曹植谋主,多次毁谤曹丕党羽,崔琰、徐奕等人皆受其害。

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于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诛。--《傅子》

丁仪为什么要陷害毛玠呢?因为毛玠党附曹丕。

毛玠曾经密谏曹操,称“袁绍嫡庶不分,自陷大祸”。这实际是一种强硬的政治表态。

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曹)植有宠,(毛)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魏书毛玠传》

需要注意的是,崔琰诛死与毛玠下狱,均发生在建安二十一年(216),而翌年(217)就是曹丕正式被立为太子的时间。

(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为魏太子。--《魏书文帝纪》

可见毛玠下狱的时间节点非常敏感,可以说是“立储之争”的最紧要关头。

丁仪是曹植的鹰犬,他望风承旨,替主子到处乱咬自然是应该的。然而丁仪虽然告了黑状,决定权却在曹操手中。

从结果上看,曹操听信丁仪而逮捕毛玠。而丁仪党附曹植,毛玠党附曹丕,人所共知。可见在这件事情上,曹操实际是在打击曹丕、支持曹植。

这就有必要探讨曹操在“立储问题”上的立场倾向。

曹操是个不拘礼法的人,然而立储之争,绝非仅仅凭借曹操的个人好恶。

如果仔细观察曹丕与曹植身边的附庸,就会发现,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势力。

曹丕身边的附庸,是司马懿、陈群、毛玠、桓阶等大地主、大门阀为代表的豪族势力。

曹植身边的附庸,是丁仪、丁廙为代表的谯沛子弟,以及杨修为代表的受到贬抑的旧门阀(杨修是袁术外甥)。

如果从“出身划分”上看,曹丕是门阀权贵的代言人;而曹植背后,则站着一批谯沛老乡。而谯沛成员在曹魏阵营中,一贯最受重视。

其实朝臣站队的原因,非常好理解。

在宗法专制社会,嫡子与长子,具备了不可撼动的继承优势,因此在曹昂死后(197),曹丕便以庶长子的优势,一跃而成“储位之争”的领跑者。

对于门阀豪族来说,他们本就“伏膺儒教、谆谆守礼”,往往以国之栋梁自诩,甚至喜欢通过“谏诤”而博取美名,为家族的特权地位增加政治砝码。两汉时代,门阀领袖为了维护“立嫡以长”的规矩,闹出的血案不可胜数。

在曹丕继位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门阀代表们自然要“如蝇见血”般蜂拥蚁附,唯恐落在后面。

曹丕继位之后(220),也没有亏待这群人,他采纳了陈群(颍川门阀代表)的建议,弱化察举制,改行九品官人法,从制度层面大大强化了权贵阶层的垄断地位。

及(曹丕)即王位,封(陈)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陈)群所建也。--《魏书陈群传》

反观曹植…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