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伏皇后怨愤,孙尚香临盆7778(2 / 2)
设宴之事,关系到赵旻与陈留士人拉近感情、稳定基本盘,当然是大事。
赵旻针对士人的策略,虽然是恩威并施,但在这教育远未普及、选举制度仍以察举制为主的时代,士族豪强们仍然是社会的主流阶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就非数年便可普及之事。
也因此,赵旻在一统天下之前,惟有仰仗士族豪强一途可走。
历史上的曹刘孙三家都是如此,不同点只在于他们打压士族的手段。
只要察举制不变为九品官人法,那么随着教育被普及,如黑暗长夜一般、门阀当道断绝阶层之间跃迁可能的中古时代,便不会再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
只要如此,赵旻便不算白来一遭。
赵虎赵旭二人何等机灵?
二人听罢赵旻之言,便当即领命而去。
赵震微微一笑,一把揪起赵旻,便如离弦之箭般奔向后院练武场。
可怜苟哥…
面对赵震这疾如闪电的一抓,竟毫无还手之力。
苟哥心中吐槽:
万幸,这貌似年轻的老头儿是老子的族父。
【作者题外话】:吐个槽:
不死印法,绝对是黄易大师写崩了的一种神功。
都怪大师前期吹不死印法吹得太离谱,结果最后圆不回来了。
当然了,瑕不掩瑜,这丝毫不妨碍黄易大师的伟大。
三大奇书的设定,简直是天才至极的想法。
好,咱们开始捋一捋刘备的人生历史。
先从刘备的家庭背景说起。
注意:刘备或许家道中落,但涿县刘氏绝对是当地一大名门望族。
刘备直系先祖是中山靖王刘胜。刘备出自刘胜子、陆城亭侯【刘贞】支脉。
刘贞封地在涿县,涿县刘氏由此始。
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蜀书二》
刘备家族在当地与刘贞后裔群居,势力颇大。陈寿言:刘备家族世代都在幽州老家做官。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蜀书二》
刘备祖父刘雄,曾在东郡做范县县令。
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蜀书二》
刘雄出身幽州涿郡涿县,而东郡范县在兖州。这与陈寿提到的“世仕州郡”不符。原因出自汉末“三互法”。
初,朝议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艰难。--《后汉书卷六十-下》
东汉士族崛起。随着时间推移,为避免乡党势力抬头,汉廷限制地方官在老家出仕。即“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后来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临近州郡者、互相在对方老家做官,以此相互包庇、徇私枉法。
因此出现“三互法”等回避制度:
若a地官员在b地为官,则b地官员不得在a地为官。
因《蔡邕传》对三互法语焉不详,故曲折莫可尽知。但其中一条史料,却无意中透露出一个严重问题:
幽州、冀州官员,因三互法限制,导致选用艰难。
幽、冀二州,久缺不补。--《后汉书卷六十-下》
可见幽州、冀州是汉末宗族乡党势力泛滥的重灾区。这也解释了、为何刘雄去外州做官。
东郡范县是个大县,因刘雄为“范令”。
注:县辖人户满万者称“令”、不满万者称“长”。
通过“祖雄,父弘,世仕州郡”可知,刘备生父【刘弘】,也曾有过出仕经历,绝非白身。
一言蔽之,刘备或许因其父刘弘病故而家道中落,但涿县刘氏仍是当地名门大族。
这便能解释,为何刘备十五岁时,能去东汉帝国首都洛阳游学。
刘备作为陆城亭侯刘贞的后裔,与宗室家族成员群居在涿县。刘贞是西汉中期人物(西元前139),刘备是东汉末期人物(西元后161),二人相差刚好300年。
三百年,在两汉优待宗室的政治环境下,足够在涿县繁衍出一个令人目眩的庞大家族了。
刘备生父虽早亡,宗族势力却不衰。
因此刘备十五岁时,能够负担得起去洛阳的旅费和学费,与同宗刘德然,幽州老乡公孙瓒,一起投入同乡前辈、涿郡【卢植】门下。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蜀书二》
单看《三国志》,是无法判断出刘备求学具体地点的。
因卢植本人也是幽州涿郡人,是刘备同乡前辈。且卢植在当年(176)因健康原因曾辞去九江太守职务。如卢植是返乡开馆教书,则刘备有可能在涿县求学。
但综合对比多方材料,完全能够确定:
刘备的求学地点,不在涿县,而在洛阳。
首先,卢植“去官归家”时间极短,一年之后又被朝廷征召为议郎,返回洛阳再出仕。
其次,刘备求学时培养的兴趣爱好,斗鸡走马、锦绣服装,这些奢侈品不可能在涿县老家经常出现。
(先主)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蜀书二》
再次,公孙瓒的求学地点,是洛阳东侧不远的缑氏山。
(瓒)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后汉书卷七十三》
缑氏山在哪呢?在河南偃师,洛阳东侧三十公里处。
按《先主传》,刘备、刘德然、公孙瓒三人一同拜卢植门下,故三人的学生时代,活动范围就在洛阳东侧不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证据,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明确记录刘备在灵帝末年、曾在洛阳求学,还与当时的洛阳北部尉【曹操】有过交往。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英雄记》
(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武帝纪》
王粲写《英雄记》,是时人写时事儿,可信度几乎是诸材料中最高的。
刘备(161)与曹操(155)相差六岁。刘备十五岁赴洛阳游学时,曹操刚好21岁,任洛阳北部尉。两方材料的时间记载完全吻合。
而刘备与曹操的来往线索,虽然书无明载,也可大致推断。即:
刘备祖父(刘雄)曾在东郡为官,而曹操之后亦曾被征为东郡太守(未赴任)。
久之,徵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武帝纪》
两汉时期,平民百姓人家,不可能负担得起去帝国首都游学的学费、旅费和食宿费。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以地方豪强身份,于西汉末期赴长安游学。
刘秀是什么家庭条件呢?地痞流氓杀了人,躲进刘秀家里,官府都不敢上门。
这是刘秀姐姐、东汉湖阳公主【刘黄】亲口所说。
(湖阳公)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主匿死,吏不敢至门。”--《后汉书卷七十七》
注:文叔,即刘秀的字。
刘备如是穷困贫贱的织席贩履之徒,岂能负担得起洛阳的游学费用?
结合当时的生产力与时代背景,刘备游学洛阳,比今天津巴布韦人留学漂亮国更加困难。
当然了,云某没有歧视任何人的意思,只是举个栗子。
刘备在帝国首都游学,还师从名儒卢植,想必学富五车吧?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