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5760(2 / 2)
不是河东关云长(常山赵子龙族亲)便好!
最后,二人再一次涌起同一个念头:此人非但看似武艺不俗,兼且颇为有趣!
由是故,二人之间敌意大减。
小马哥挺起长枪道:“魏文长,你若可与俺大战两刻钟,俺便饶你不死如何?”
魏延心道:哟?你竟如此小觑于某?嘿嘿,也罢,某既与你投缘,稍后便留你一命!
于是魏延冷笑道:“孰胜孰败,犹未可知!你且与某一战再言其他!”
言罢,魏延提起手中的长枪、拍马上前。
在此有必要多提一句:
枪、矛、槊这三种兵器,后两者其实都是矛,不足丈八(汉尺一尺23公分左右,丈八为4.14米左右)者为矛;
长度达到丈八为槊,因槊为骑兵专用,故其又称为马槊。
枪指的是两头削尖的长杆竹木兵刃,所谓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斩木为兵者即是枪。
枪诞生于两汉,而矛则起源于石器时代。
一言蔽之:矛、槊皆为矛,枪为竹木削尖制成。本书效仿北宋,所有长柄尖头兵器皆称枪,为突出关公特殊地位,将其人兵刃单独列为矛。
此事详见作者的话。
说时迟,那时快。
马超、魏延二人眨眼间已交手。
【作者题外话】:呵呵,魏延自信过头了。
其人武艺或许不在曹魏五子良将之下,或许可与虎痴许褚一较高下,但是…
对面可是马超耶!将曹**到割须断袍、与张飞不相上下的马超耶!
魏延乐子大了!
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冷兵器知识:
战场之上,讲究的是硬桥硬马、生死搏杀,所以所谓“白蜡杆”那种带弹性的枪杆,是不可能出现的。
五代十国,铁枪王彦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其人枪杆为铁制;
打虎将李存勖据说也是用重矛,而且诸君都懂物理,枪杆轻、枪头重会造成什么后果,诸君想必也不难想象。
矛最早见于《尚书》,早在商代便已普及到战场之上。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赳赳老秦的《无衣》,这句诗可谓耳熟能详。
枪始创于两汉,揭竿斩木,斩木为兵,指的就是竹木削尖后制成的枪。
这玩意儿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易制、材料俯拾皆是。
矛、槊其实是同一种兵器,其枪头长短,完全取决于枪杆长短,枪杆越长、枪头便必须越短,这是很简单的杠杆原理,否则不好平衡嘛!
到了北宋,曾公亮那个大嘴写《武经总要》之时,将枪、矛、槊都统称为枪,所以后世一枪便指代所有矛、槊及真正意义上的枪。
一言蔽之:矛槊是同一种兵器的不同叫法,与枪杆是什么材质无关,槊这个叫法显得高大上一些。
枪指的是竹木削尖的兵器。
至北宋,枪成为带尖刃、刺击类长兵器的统称。
至于陌刀,那是一种刃长、重量大的长兵刃。
陌刀被淘汰绝非偶然。
残唐、五代十国那些军阀恶魔们,连人都当成干粮,哪里有那么多铁打造陌刀?
到北宋时,因北宋缺马,陌刀这种必须结合骑兵兵种才能发挥出全部作用的兵刃,更加没有用武之地,所以,陌刀就此消失…
直至戚继光将千牛刀改进为与陌刀有些相似的苗刀,陌刀才得以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下去。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糜夫人无传,甚至在后妃传中都不见提及。仅在《糜竺传》中一笔带过。《三国志》中竟仅见一次。
可能性有二。其一是糜芳叛逃东吴,故糜夫人受累无载;其二是糜夫人未及生育便早亡,故无可记载。
竺见待甚隆,甚至被慰以“兄弟罪不相及”,因此夫人并非被糜芳连累而失载。
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竺面缚请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蜀书八糜竺传》
可知,糜夫人是青年早逝,因此无载。
由于糜夫人仅见其名、却无任何相关记录,故无法明确断定死亡时间。
但卒年亦不难推测。有两个可能节点。
其一是建安三年(198)高顺攻小沛,其二是建安五年(200)刘备叛曹操以避难。
高顺攻备,尽虏其家眷。以“吕布恶备”的描述看,糜氏很可能死在当时(198)。
先主还小沛,复合兵得万馀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蜀书二先主传》
但同年曹操东征,与备共击布,“复得其家眷”;因此糜夫人亦有生还可能。
建安四年(199)刘备借东征袁术的契机、叛于下邳。翌年(200)曹公东征,虏其妻子。
即所谓“先主数丧嫡室”。
糜夫人即使前年侥幸生还,此时也必定被杀。
先主数丧嫡室,(甘夫人)常摄内事。--《蜀书四后妃传》
当然,“虏其妻子”是一种春秋笔法。
因建安二年(197)曹操败于张绣后,痛定思痛,坚决贯彻“质押降将家属为质”的军事政策。
(曹)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於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魏书一武帝纪》
因此建安四年(199)刘备奉命东征时,其妻子家小必然留置许县。
刘备绝不可能“携家眷出征”。
若如此,岂不是鼓励将领叛乱?
最大的可能,即刘备东征时家属即“囚质许县”,叛乱之后尽数被杀。根本不会有“曹操虏其妻子”的必要。
那刘备身边是否有随军家属呢?
有。
与曹操同出沛国的甘夫人,即刘备的随军家属。之后甘氏随备投袁绍,又南下荆州。
从糜氏的悲惨下场可知,“随军家属”甘夫人、大概率就是曹操作为联姻手段、赐给刘备的女眷。
糜氏死于建安五年(200),另有佐证。
即彼时糜竺担任嬴郡太守、糜芳担任彭城国相。
二人皆“去官”随刘备周旋。
嬴郡(糜竺)是从泰山郡划分出的新辖区,是袁绍“遣骑助备”的必经之路。
术死,备杀刺史车胄,引军屯沛。绍遣骑佐之。--《魏书六袁绍传》
彭城(糜芳)则恰好遏阻了下邳到小沛的道路。
刘备顺利从下邳西进小沛合兵袁绍,可知糜氏兄弟必随其共进退。
二糜叛变,使得作为人质的糜氏,对曹操而言、彻底失去利用价值。
其人“不见记载”也就很好理解了。
新设未几的嬴郡亦废,无疑是糜氏“遭到清算”的另一反映。
嬴郡盖分泰山所置。竺既去官,嬴亦旋废,故《晋志》不及之。--《廿二史考异》
多提一句,“关羽护嫂走单骑、赵云长坂救夫人”等桥段,纯粹胡扯。
糜氏根本不在其中。
千里走单骑是真,护嫂是假;
长坂身抱弱子是真,护卫糜夫人是假(赵云护卫的是甘夫人)。
糜氏大概率死于建安三年(198),至多活不过建安五年(200)。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