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辗转千万里,一朝定戎机5695(2 / 2)

虽然前者也是为了纾解…自己因嫉妒依嘉娜丽青春逼人而产生的1些小小情绪。

但无论如何,卞夫人不愧为赵旻的贤内助。

包括伏寿在内,赵旻的1众宝宝都不可能如此做…

伏寿的控制欲太强,此情此景若换成伏寿…

其人1定会给依嘉娜丽1个下马威、以彰显自己的无上权威。

卞夫人含笑还礼、上前执起依嘉娜丽的柔荑。

“恰德阿妹勿多礼,请随妾来。”

于是乎,1熟妇、1少女执手联袂离去,独留苟哥1人凌乱。

如是般,除苟哥颇有些遗憾外,卞夫人和依嘉娜丽的初次见面,绝对称得上愉快。

1夜过后,大军再次开拔。

当启程后,苟哥才悲哀地发现,那软甜可人又多情的胡人妹子,被卞夫人无情霸占了。

思及这两位老婆…1个是要养活两大家子人、无数孤儿寡母的小寡妇,另1个是背井离乡、远嫁万里的可怜妹子…

但话说回来,守着如此动人的娇甜妹子,只能看却不能吃,苟哥的郁闷可想而知。

苟哥叹了口气,化激愤为力量,用力1抖马缰、疾驰而去。

众人1路晓行夜宿,3日后巳时(十点),便再次抵达地广人稀的车师后国王城。

车师后国王城…

说是王城,实则与谯县曹家、夏侯家合建的坞堡大小相当,防御力或许还有所不及。

赵旻无语地打量着这“王城”,心中疯狂吐槽。

如此“王城”,给老子1千精锐,最多半个时辰便可破之!

亏老子为攻略西域准备大半年,结果…就这?

其实…

这也是李唐铁骑纵横西域无敌手的重要原因之1。

赵旻心中吐槽间,艾力麦提便匆匆而至、拜倒顿首。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虽然郭氏叔父郭立、从父郭芝在明帝朝已经进入中枢,但结合郭满、郭宪、郭脩等人的相关记载,可知这1宗族真正得到平反,不会早于正始年间(240-249)。

至于西平郭氏作为叛臣宗族,彼时能够平反的核心原因,实在于齐王幼弱,郭氏得以凭借皇太后之尊临朝预政之缘故。

那么问题来了,郭氏这个罪人,在魏晋嬗代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郭氏虽为明帝遗孀,但从《魏书》的相关记载来看,她的政治立场距离曹魏较疏离,距离司马氏反而较亲近。

从历史因素上说,这可能与她出身魏之罪臣宗族有关;

从现实因素上说,这可能与西平郭氏联姻河内司马师有关。

按《晋诸公赞》,至晚在魏嘉平年间(249-254),郭太后1族便彻底倒向了司马氏。郭后的从弟郭德(出继甄氏,亦称甄德)娶司马师之女为妻;

郭德丧偶之后,又娶司马昭之女为妻,是以两家“频繁为婚”,姻亲肺腑,休戚与共。

在废黜曹芳的诏书中,郭建、郭芝的名讳均有出现(见《齐王纪》引王沈《魏书》),这1宗族的政治立场显见。

(郭)德字彦孙。司马景王(司马师)辅政,以女妻德。妻早亡,文王(司马昭)复以女继室,即京兆长公主。景、文2王欲自结于郭后,是以频繁为婚。--《晋诸公赞》

(明帝)以夫人郭氏从弟(郭)德为之后,承甄氏姓,封德为平原侯。--《魏书文昭皇后传》

在此背景下,郭后虽然辅佐“3主”(曹芳、曹髦、曹奂),但她在临朝期间几乎没有发挥过任何正面作用。

这罪人反而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屡屡充当司马氏的内援,最终倾覆魏室。

(1)齐王世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趁曹芳拜谒高平陵的契机,在洛阳城内发动政变。

这就是“正始之变”。

彼时“宣王奏免曹爽,皇太后诏召(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可知郭氏为政变集团提供了太后诏令,因此司马懿的兵变才能具备正当性。

太傅司马宣王奏免曹爽,皇太后诏召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魏书高柔传》

嘉平3年(251)司马懿死,子师继其业。

6年(254),曹芳谋废司马师,事泄,司马师遂“承皇太后令”,召群臣废帝。

郭元后此刻没有据理力争,反而顺承司马氏,污蔑曹芳“耽淫内宠,沈(沉)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谑”,曹芳遂废。

是日,景王(司马师)承皇太后令,诏公卿中朝大臣会议(废帝),群臣失色。--王沈《魏书》

甲戌,(郭)太后令曰:“皇帝(曹)芳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不可以承天绪,奉宗庙……遣芳归藩于齐,以避皇位。”--《魏书齐王纪》

曹芳退位时,前往逼宫者,乃是郭后的从父郭芝。

郭芝,如前引述,在明帝世已官至虎贲中郎将,资历甚老;

但他在齐王世却甘当司马氏之爪牙,对待曹芳态度倨傲,言辞汹涌,甚至威胁曹芳母子“但当顺旨,将复何言”,鹰犬嘴脸十足。

(郭)芝谓帝曰:“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据。”帝乃起去。太后不悦。芝曰:“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意已成,又勒兵于外,以备非常,但当顺旨,将复何言!”--《魏略》

(2)高贵乡公世

曹芳废后,曹髦继统。

曹髦得立,功在郭后,但郭后援立之举却并非为了曹魏社稷,而是自图私欲。

曹芳退位时,司马师最初欲改立曹操庶子曹据(曹冲同母弟),郭后听闻此事,“不悦”,甚至“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说”。

(郭)芝谓帝曰:“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曹)据。”……太后不悦……太后曰:“我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说。”--《魏略》

1般读者极易误以为郭后“不悦”,乃是因为她欲护佑曹芳,实际不然。

郭后“不悦”,乃是因为她担心失去权力。

理由显见:

曹据是曹操之子,曹叡之叔父,因此他的辈分比郭太后还要大1辈;

若曹据继位,那么郭后将再无临朝的借口。

(齐)王出(宫)后,景王(司马师)又使使者请玺绶。太后曰:“彭城王(曹据),我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当何之(即何往)?”--《魏略》

因此,郭后极力鼓动司马师改立曹霖之子曹髦(曹髦年幼,且比郭后小1辈,如此,郭氏便可以继续临朝)。

至于其中原因,也并非是因为曹髦“神明爽俊”,有望振兴魏室,仅是因为曹髦乃是曹丕在世孙辈当中年龄最长者,资历最能服众。

令魏文帝的在世长孙入继大宗,承魏明帝之宗祧,完全可以掩塞众口,令郭后合理合法地继续临朝听政。

(郭)太后曰:“……明皇帝当绝嗣乎?吾以为高贵乡公者,文皇帝之长孙,明皇帝之弟子,于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魏略》

我呸!

罪人该死!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