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冀城再相见,姑臧三日还7663(2 / 2)
赵旻派杜畿任凉州1郡之太守,其用意便在于此。
杜畿也发挥出来自己的作用。
杜畿在赵旻的策略基础上,又做出了自己的微调。
杜畿的实际做法,不单单是将南匈奴人打散安置,杜畿还故意将匈奴人和汉人屯田的田垄安置在1起。
如此1来,两族人不但不会因抢水浇地而引发矛盾(反正要浇地总要1起浇,不差这几亩地的河水),而且…
同样连在1起的田垄,同样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但汉人的庄稼、蔬菜长势旺,匈奴人的长势蔫儿、杂草还多,匈奴人会怎么想?
难道他们还会抽出刀子砍人?砍邻居还是砍无能的自己?
所以,趁晚上不忙时,无能的匈奴人,带着吃食、携着儿女去邻居家虚心请教没毛病吧?
正好赵旻有法令:汉民必须教胡人如何种田。
于是乎,1个虚心学,1个不能不教,何况人家匈奴人上门求教又不是空着手…
久而久之,邻里和睦、匈奴人种田的本事大增。
更何况…
若汉民家里也有儿女呢?
有没有可能通婚?
于是乎,匈奴人汉化完成。
汉民数量与胡人整体持平的河南郡,尚且可以如此,胡人数量超过汉民的凉州难道就不行?
哪里有这种道理?
农耕民族出身的汉民,就算种地的本事再差,也总好过游牧民族出身的胡人吧?
听罢杜畿的讲述,凉州士族豪强们抚须若有所思。
赵旻趁机道:“若诸君有意促成胡汉共同屯田…如此!朝廷不收任何屯田所得,由诸君代收代管,1应新式农具肥料,朝廷折半价供应,诸君不妨再细细思量!”
1众凉州士族豪强们,脸色再次大变…
变得颇为意动。
呵呵,他们算账,哪里有赵旻算得精?
赵旻看似极为大方,实则相当于变相给这些豪强们返利。
因副产品利润颇丰之故,几乎无成本的肥料暂且不论…新式农具的价格本就虚高。
赵旻为了刺激农户辛勤耕耘,故意将价格定得极高,反正那些用于屯田的新式农具几乎不收费。
如此1来,新式农具即便半价供应给凉州士族豪强,赵旻也有足够利润可赚。
何况士族豪强们忽略了最重要的1点。
【作者题外话】:历史上,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曾提及“西和诸戎”。
诸葛亮辅政期间(223-234),曾亲率甲士,深入不毛,征剿南中7郡(今云、贵与缅甸东北),因此“西和诸戎”与“南抚夷越”,往往被视作诸葛亮对《隆中对》的实践。
实际这是不准确的。
西和诸戎的真正含义,与孟获、雍闿这些南中酋帅关系不大。
“诸戎”指的是盘踞关中的氐羌之族:
即马超“阻戎负勇”,姜维“招诱羌帅”的凉州少数民族。
刘备在世时,利用马超招诱羌帅,使其“都督临沮”。
马超的都督区不是荆州临沮,而是雍州武都郡的沮县;
《华阳国志》写得更清楚1些,即马超“北督临沮”。
(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魏书杨阜传》
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刺史,封斄乡侯,北督临沮。--《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诸葛亮北伐时,也多次招诱武都、天水等地的豪酋大姓。
马谡败于街亭,(诸葛)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姜)维等还。--《蜀书姜维传》
《后主传》与《张嶷传》中提到的“徙武都氐于广都”等事件,其实都是《隆中对》中“西和诸戎”的现实反映。
(建兴)十4年夏4月……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4百馀户于广都。--《蜀书后主传》
同时,“南抚夷越”的概念也亟待厘清。
类似孟获等南中豪帅,统称为“蛮”;至于“夷越”很明显指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南中关系不大。
其真正含义,当是武陵洞溪蛮与交广百越,指的是荆南与交州地区,即《隆中对》中的“利尽南海”。
及东征吴,(刘备)遣(马)良入武陵,招纳5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蜀书马良传》
(士)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1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车骑满道,胡人(指百越)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吴书士燮传》
1言蔽之,诸葛亮对凉州极为重视。
赵旻还有更深1层的考虑:
西域既定,凉州便不能不兴。惟其如此,才能将边境线越扩越远。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魏书》的分卷逻辑是什么呢?
陈寿撰《3国志》是在西晋初年。而西晋的特殊之处,是1面自诩“承袭魏祚”,另1面在篡代过程中又“颇多血腥”。同时曹魏的勋戚子弟,多仕宦于晋初。因此陈寿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西晋方面、同时也来自曹魏旧人。
举个简单例子,《魏书2十8》的传主们,如毌丘俭、诸葛诞、文钦、邓艾等人,如按中立视角,当属“大魏忠臣”。但在《魏书》之中竟无1例外被列入“逆臣传”。
究其原因,无外乎陈寿在修撰过程中、受到了来自“西晋方面”的意识形态影响。因此这些“反抗司马氏”的魏臣,便顺理成章被批倒批臭,成了“谋逆罪臣”。
因《魏志》共3十卷,涉及传主百余人,不可能逐1分析;
故云某择重要部分作探讨,希望对诸君有所裨益。
先来看“后妃传”的名称及位置。
《魏书卷5》是曹魏3祖的后妃列传,至于3少帝的妃嫔记载则被完全省略。
注意:3祖即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叡;
3少帝即曹芳、曹髦、曹璜(又作曹奂)。
3祖与3少帝的分水岭,即“正始之变”(249)。
这无疑反映了司马氏“高平陵(始)建元”的意识形态。
因此在司马氏眼中,3祖之后的魏帝不过傀儡而已,自此(249)曹魏的叙事主体、已倒向司马祖孙。
3祖之庙,万世不毁。其馀4庙,亲尽迭毁。--《魏书3明帝纪》
比“3少帝妃嫔缺席”更值得探讨的,是《魏书5》的名称和位置。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