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上397(1 / 2)

赵旻微感愕然。

“大人但说无妨。”

二人放缓马速,荀彧沉声道。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阿旻,鉴于天下大乱,朝廷已连续三年未行察举,故今年孝廉、茂才之名额,某等尚需定妥。”

赵旻释然一笑:“大人,今某等既已取消丁税,正可借此良机编户成册,朝廷按户数举孝廉即可。

大人若欲以此安士族豪强之心,便不妨将二十万户举一孝廉,改为三万户举一孝廉,如何?”

如今天下人口,已锐减为熹平年间的不足五分之一,与此同时汉臣、郡吏不但在战乱之中死伤枕藉,且被曹操杀了一茬又一茬。

因此,赵旻即便将原来的二十万户举一孝廉,改为三万户举一孝廉,以如今天下大约二百五十万户的户口来算,最多也超不过九十名孝廉。

遑论辽东、交趾实际上已自立为王。

这不足百名孝廉,安置起来可谓轻而易举。

荀彧抚须颔首。

“甚善!然则,阿旻,茂才又当如何?”

赵旻笑道:“大人,五十万户以上之州,可举茂才五名,不足之州两名如何?”

塔读@-读小说

万幸鲁肃等三人并非文采斐然的陈琳,而袁绍也已被辞锋锐利如枪的赵云当面怼过,所以其人匆匆一览后,只是嗤笑一声,便将此檄文丢给陈琳。

“孔璋,你且看看此文!”

言罢,袁绍打开随檄文一同送来的《卫将军文集》,其人心中默默感慨这竹纸线装书之妙。

同时,其人默默吐槽:赵阿旻不过一介武夫耳,居然亦有胆量着书…

当然,其人思及赵阿旻那篇《原道》后,便不再继续吐槽。

这时,陈琳突然嗤笑起来。

“明公,卫府不过如此。此文堆砌辞藻、讲究骈骊,读来却空洞无物也!”

袁绍嘴角翘起,抚须哂笑:“赵阿旻武夫出身,由主观臣,其人麾下之臣,又有何文采可言?”

其人翻开序,忍不住吐槽。

“荀文若竟亲自为阿旻作序?嗯…荀文若不愧为名士,此序用词精炼、其神紧凑,颇得返璞归真之妙!”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开篇《原道》,袁绍嘲弄之意大盛,“啧”了一声后便翻了过去。

第二篇便是《原毁》。

开篇“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这几句话,使得袁绍本欲一翻而过的手定在半空。

旋即…

不知不觉中,袁绍便读完了全篇。

其人竟突然感觉,这篇更得返璞归真之妙的《原毁》,或许有望解决自己麾下河北、河南两派党争。

于是其人向兀自冷笑的陈琳招招手。

“孔璋,你且看看,此文又如何?”

陈琳噙着冷笑接过袁绍手中书册,匆匆一览正欲嘲讽…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其人竟骤然收起冷笑。

片刻后,陈琳恭恭敬敬将书册还给袁绍,作揖道。

“主公,此文必可传世也!”

袁绍长叹一声。

“孔璋以为,若子远、公则、元图、公与、正南等人品读此文后,仍会党争否?”

袁绍想多了。

河北河南两派党争,与道德无关,而与臀部坐到哪儿有关。

许攸、郭图、逄纪、辛氏昆仲等河南士人,与沮授、审配等河北士人之间的矛盾,因两者背后皆站着无数士族豪强,所以几乎不可调和。

谁让袁绍太惯着士族豪强呢!

是以,陈琳这个聪明人苦笑起来。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明公可试一试。”

袁绍已被两派党争困扰良久,其人又焉能不知此为无解之事?

是以其人只是长叹一声,便复又读起《卫将军文集》。

读着读着,袁绍心中愈发不是滋味儿。

其人将书册递给陈琳。

“孔璋,你且拿回品读!切记为某誊抄数份!”

陈琳如获至宝般,将书册小心翼翼地收入袖中,行礼躬身而退。

袁绍负手踱步良久后,叹息一声,唤来张合。

张合一头雾水地行礼后,便听袁绍压低声音道。

“儁乂,依你看来,某若再提与阿旻结亲之事,赵老夫人是否愿意?”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张合登时瞠目结舌。

三千册《卫将军文集》,在赵旻领地,即司隶、关中、徐、兖、豫州等地,下发近两千八百册。m

其余各州,江东百册;交州、袁绍、公孙度皆一册;马腾、赵韪及荆州刘表各十册、张鲁刘璋各一册,剩余书册由卫府、尚书台自留。

换言之,赵旻发给中原的书数量极多。

因为无论荀彧还是赵旻,二人根本未曾想过,公然将此书售卖。

尽管如此,在二月初九这一日清晨,印刷工坊荀坊主、造纸工坊…另一名荀坊主,也还是同时接到了订单。

订货者当然不可能是荀氏,而是同为颖川士族的韩氏及辛氏。

【作者题外话】:察举制,实则已成为东汉士族垄断官位的游戏。

所以,东汉各种天秀,秀到飞起。

在这里,云某简述一下察举制和九品官人法的异同。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在两汉魏晋时代,“郡望”与“出仕”密切相关。

因为无论是两汉察举制的“乡论”还是魏晋九品制的“簿阀”,都与族望挂钩。

这里需要注意,自黄初元年(西历220年)曹丕推行九品官人法后,察举制度便日趋式微,但它并未被完全废除,而是与九品制并行。

当然,彼时占主导地位的是九品官人法。

察举制的选举权,控制在朝廷公卿与地方州郡县长官手中;

而九品官人法的选举权,则控制在大中正(也叫州中正)手中。

当然,在彼时闭塞的舆论环境下,即使是中央征召,也依然离不开地方推荐。

如果士人因为战乱而迁徙外地,那他们便很难再得到出仕机会。

即使通过攀缘权门谋得一官半职,也往往被当地豪族鄙视,甚至不被承认其人仕宦身份。

典型例证就是曹魏的“丑侯”吴质。

塔读^小说[emailprotected]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按谥法,怙威肆行曰丑,直译就是“狗仗人势”,隐喻吴质在曹丕的宠爱下胡作非为,到处得罪人。

吴质死后,魏朝官员落井下石,给他定了一个恶谥。

吴氏后人前后奔走二十余年(230-254),才将吴质的“丑侯”改为“威侯”。

(吴)质先以怙威肆行,谥曰丑侯。质子(吴)应仍上书论枉,至正元中,乃改谥威侯。--《吴质别传》

吴质不仅是死后遭殃,他在生前也被本籍耆老所鄙视。

吴质出身兖州济阴郡,按记载,吴氏在济阴为“单家”,靠攀缘权门发迹,不与乡里往来。

(吴)始质为单家,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沈浮。--《魏略》

所谓“单家”,即没有背景的小门小户,与“强宗”相对。

当然了,单家,也依然是地主。

吴质的发迹,始自其与曹丕等贵戚子弟的交往。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但因为他“不与乡里相沉浮”,最终虽然做了大官,在“乡论”中的地位依然极低。

故(吴质)虽已出官,本国(指吴质的本籍)犹不与之士名。--《魏略》

换句话说,官至镇北将军(《晋书》作镇北将军,《魏书》作振威将军)的吴质,在兖州豪门看来,是没有资格得到“士名”的;

把持着人才品定权力的耆老勋旧,依然将吴质视作寒门小户,不肯为他抬高门第族望。

而这一点,无论在察举制还是九品制中,都是相当致命的!

按曹魏制度,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掌握冀州、幽州、并州等地的军事防务,可知吴质已经是权势滔天的方面大员,可谓权倾朝野。

饶是如此,他依然“不为乡里所饶”,乃至对司徒董昭叹息,称“我就要被老家的闲言碎语淹没了”。

(吴质)封列侯,使持节督幽、并诸军事。(吴)质自以不为本郡所饶,谓司徒董昭曰:“我欲溺乡里耳。”--《魏略》

吴质是曹丕身边的红人,号称“太子四友”(另外三个是朱铄、陈群、司马懿,这四人没一个好货,孝子丕这眼光……),尚且被如此对待;

至于其他既得不到君主宠爱,又背井离乡的士人,其悲惨处境,也便可想而知。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