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徒于节庵132(2 / 2)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于节庵笑道:

“相较于自身功名,我更希望,可以留在嬴总督身边。”

“亲眼看看嬴总督口中那个越来越好的盛世天下。”

嬴渊正色道:“军中无戏言,你当真要入万骑营?”

于节庵忽而深深作揖道:“若嬴总督不弃,学生于节庵,愿奉嬴总督为师。”

一名读书人奉武将为师。

这在历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即使有,也是唐之前文武不太分家时期。

于节庵那样去说,是想表达出自己的认真与诚意。

嬴渊将他搀扶起来,“可入万骑营,但是这拜师一事就算了。”

然而,于节庵突然愁眉苦脸起来,

“老师,学生助您梳理两淮之事,已是得罪了南直隶总督背后之人。”

“想来读书这条路,学生是走不成了,如今老师不愿让学生做您的弟子,难道,就连武功一途,也要绝了学生的念想不成?”

嬴渊一愣。

这就开始以‘学生’自称了?

“廷益...你这是何苦呢?”

嬴渊对于节庵寄予厚望,有这样的弟子在自己身旁,无论做什么事,想来定是如虎添翼。

这样的人才,他也自是愿留在身边培养。

只不过,他不希望,所谓师生情谊,在于节庵看来,只是用来表明立场的一种手段。

然而,于节庵的诚心,的确让嬴渊感到意外,

“学生来扬州已有数日,见到了老师做的所有事。”

“学生也懂得了许多不曾在书中见到过的道理,可谓受益匪浅。”

“学生拜您为师,绝非一时之意,还望老师应允。”

嬴渊无奈摇头一笑。

一口一个学生叫得这般欢热,嬴渊实在不忍心拒绝,

“称我为师固无不可,只是这拜师礼就不必了。”

“若你将来有离万骑营之意,只需知会我一声即可。”

这算是在口头上答应了于节庵的请求。

嬴渊在离开京城时,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来两淮这地界,还能收一名学生。

在这个时代,无论文臣武将,都喜欢广收弟子学生。

建国之初,文臣收的是门生,而武将收的是义子。

门生这东西,随时都可以改换门庭。

但义子不行啊。

后来,太祖皇帝见麾下那些个开国大将,动不动就收百八十个义子,有些慌了。

所以,在一次酒宴上,太祖皇帝就专门说了这事。

此后,再无武将收义子,而是换了一种形式,也就是所谓的收弟子,与文臣里的门生并无差别。

门生改换门庭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若让武将所收义子改换门庭,那在老百姓眼里成什么了?

说不孝都是轻的。

吕布表示,他很熟。

总而言之,嬴渊言外之意就是在说,他收于节庵为弟子,更多意义上,算是门生。

待将来你想‘改换门庭’的时候,只需提前知会一声即可。

不要搞得大家都不好看。

这也算是给于节庵留了后路。

嬴渊是真的很器重于节庵。

好比姬长重视嬴渊一般。

而于节庵自是也听出了嬴渊的话外之意,内心无比感激,

“学生谢过老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