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310(2 / 2)
而后这群文人还热衷于通假字、避讳、代指、隐喻等手法。
如果没有一个启蒙的老师来教导学生将这些内容看懂,普通人根本就无法进入文人的圈子。
而后来有个十全老人,搞了个四库全书,里面竟然一句标点都没有。
实际上在带清时期,民间的书籍是有标点的,但是官方极为排斥,这种做法简直就是一种倒退。
所以杨秋在昭国的诸多书籍上启用了标点符号,并且大量应用。
这件事情其实虽然与汉廷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倒也不算是开创先河,因为这一事物众人都曾经使用过。
但倘若将其用在儒家典籍之上,这才会变成一件大事。
因为众人的版本各不相同,就如同今古文经之争一般,会吵得不可开交、翻天覆地。
所以对于儒家典籍,至少从外面的书坊能够买到的书籍当中,其实并没有儒家典籍售卖,因为杨秋也担心惹出麻烦。
她若是直接印了一大堆儒家典籍,并且还搞出一个官方版本的断句,恐怕汉廷那边的大儒要闹得沸反盈天。
甚至为了自家的道统,直接跑到昭国这边来与她当面对峙。
严重一些的话,人家或许会以死殉道。
此般情形可能是为了自家的道统,也可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为这种做法直接断绝了知识的垄断。
这种利益之争有时无异于一场大地震。
而这里的人真的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所以杨秋根本就没有去搞这件会引发巨大争论的事宜,但荀攸之所以会发现,自然是因为他这个人常常能够以小见大、以点看面。
在书坊之中,他发现其他的书籍都有句读,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标点符号,所以他便想瞧瞧儒家的典籍是否应用了句读。
然而书坊当中根本就不出售这些儒家典籍,这令荀攸觉得十分奇怪。
因为这种书籍才是令人趋之若鹜的东西,昭国怎么可能刻意不卖,显然其中存在问题。
所以荀攸进行了一番猜测,并且最终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杨秋确实在内部的一些学堂之上应用了一些断句的版本,不然依旧采用以前的方式,学习的速度也太慢了。
至于值得争论的地方,日后若是有哪位学生成为了专门的学者,那再去争论。
这应当是学者应当研究的事宜,普通人无需研究到这般程度。
而这样的讨论不单出现在了荀攸和荀谌这对叔侄之间,蔡邕第二天也带着他的女儿蔡文姬来到了杨秋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