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冶长篇6(2 / 2)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诱惑和挑战。只有坚定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不断前行、实现自我价值。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有爱心的人,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子张第十九

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已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已是否悲痛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能说没有呢?”

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不同: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鼓励一切善行,也同情无能的人。如果我是个很贤明的人,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明,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得上我去拒绝人家呢?”

19.4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说:“即使是小技巧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执着钻研这些小技巧将会妨碍大道的通达,所以君子不学这些小技巧。”

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已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掉自已已掌握的知识,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9.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已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9.7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说:“各种工匠住在他的作坊里来完成他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掌握道。”

19.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19.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靠近他来,温和可亲;听他说话,严厉不苟。”

19.10

子夏曰:“君子之于人也,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子夏说:“君子对待别人,就像别人对待自已,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回敬你同样的态度。”

19.11

子夏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夏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任用一个人的时候,他会根据这个人的才德去任用;给一个小人办事很难,但很容易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也会欢喜。但等到他任用一个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

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洒水扫地招待客人的事,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到这话,说:“咳!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哪些先传授,哪些后传授,哪里有一定的呢?这就像草木一样,各类草木的区别是看得出来的。君子的道理,怎么能歪曲呢?有始有终地循序渐进,大概只有圣人吧!”

19.13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19.14

子游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游说:“君子所奉行的道理,据以行动,则或出仕为官,或隐居在家;据以说话,则或沉默不语,或侃侃而谈。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又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19.15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已培养仁德。”

19.16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不超出自已的职位范围。”

19.17

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如果掌握了真实情况,就应当哀怜他们,而不要去喜悦。”

19.18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一个人要行得正,生活得正直,才是生;靠欺骗过日子,虽然侥幸免祸,但仍是死。”

19.1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9.20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19.21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致力于百姓应该遵从的仁义,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却退居人后,这就可以说是仁了。”

19.22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19.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9.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