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小说照进现实229(2 / 2)
张伟则开口问:“怎么?托马斯先生?你最近也买房了?”
“我自己住的房子,按揭还没有还完呢!哪还有钱再买房。”
“那就好,如果是自己住的话,无论是涨是跌,都得继续住着,亏不着也赚不着,但要是买来投资的话,我建议你还是赶紧出手吧!”张伟嬉笑着说。
“赶紧出手?”托马斯愣了愣神。
照你这意思,你小说里写的还是真的啊!
……
关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书籍,最出名的自然是《大空头》。这本书是在2010年出版的,原著作者是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刘易斯。
迈克尔-刘易斯本身就是普林斯顿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毕业的,曾经华尔街担任债券交易员,后来成为《纽约时报》的撰稿,他曾经写过一本《说谎的扑克牌》,被誉为是描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华尔街的经典名作。
《大空头》这部作品,就是以多位华尔街基金经理和做空专业户为原型,根据现实中他们在次贷危机时候的操作,改编而来的一部小说。
小说主要内容就是,有几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早早的看出了美国次贷危机即将到来,于是押注美国金融系统崩溃,从而大赚特赚的故事。
而他们所用的赚钱工具,正是信用违约互换,简称CDS。
谈起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还要从二十世纪末说起。当时美国对银行业监管还是很严格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基金、保险公司,各种金融机构分工还算明确。
但是在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的末期签署了一项法案,放松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这给次贷危机埋下了祸根。
2000年,在互联网泡沫之后,大量的资金没有地方去,便涌向房地产行业,于是乎美国的房价开始升高。
房地产市场大繁荣,也使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的发展。
美国人都使用信用卡,在银行那边都有个信用评分,正常情况下贷款都会发放给那些信用评分高的人,但次级贷款就是专门发放给那些信用评分低的人,只不过利息要高一些。
由于对金融机构监管的放松,所以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大量的金融机构对信用评分过低的人发放了次级贷款。
信用评分低的人,还不上贷款的概率就很大,产生坏账的几率也更大。
如果房价一直上涨,那房子就是优质资产,哪怕还不上贷款,卖了房子也能赚一笔。即便是破产了,银行收走房子卖掉,再卖掉也不亏本。
可一旦房价下跌,房子变成负资产;或者利率升高,贷款人还不上钱,那整个次级贷款市场就会崩盘。
这里要多提一句,美国人贷款买房,大多数都不是固定利率,而是浮动利率,特别是次级贷款,风险本来就高,为了尽可能规避利率风险,银行就更是得采用浮动利润。
因此美联储的加息,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购房的利率会提高还是次要,关键是房租会提高,加剧民众的住房成本。
而住房成本的提高,就是生活成本的提高,这会直接转化成为通货膨胀。所以美联储一旦加息,美国通膨就会飚的飞起。
言归正传,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以后,为了早日能够回本,就会将这些贷款做成债券的形式,再出售出去。
这样银行等于是快速的回笼了资金,又将风险转嫁给了别人,同时还有了更多的本钱可以发放贷款,利滚利赚更多。
这种债券便是按揭抵押债券,建成MBS,投资银行就是MBS的大买家。
而当投资银行买到MBS后,也不会等着收利息,而是又会将其分拆组合,包装成新的金融产品,再卖给其他投资者,赚一笔差价。然后用回笼的资金,再做一遍同样的操作。
投资银行发行的金融产品,就是担保债务凭证,建成CDO。
所以CDO的本质,其实是银行发放出去的贷款利息收益,只不过是将很多贷款分拆汇总以后的产品。如果贷款能收回来,投资者买CDO就能赚钱,贷款收不回来,投资者买CDO就赔钱。
然而普通的投资者,无法确定个CDO的风险,不知道该不该买,这时候就轮到信用评级机构上场了。
像是像是标准普尔、穆迪等评级机构,会给各款CDO一个评级,评级越高,风险就越小,反之则亦然。
但这里面又有猫腻了,那就是评级机构实际上是靠着投资银行养活的,人家投资银行让你来评级,是会付费的。既然投资银行是金主,那自然不能得罪,所以在评级的时候,都会故意评高一些,甚至会高好几个档次。
比如2B级产品,会给了2A的评级,B级产品,会给了A的评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市场上大量的所谓2A级和A级的金融产品,实际上都是B级,甚至是C级,这些在次贷危机中都暴雷了。
但是投资者不知道啊,他们还以为2A评级是很高的,是风险极低的金融产品,也是继续大量的买入,其实他们买的都是一些垃圾金融产品。
次贷危机中所产生的大量坏账,主要就是这些CDO产品。
《大空头》中的主角就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意识到次级贷款市场马上就要崩盘,于是就跟投资银行来了一次赌博。
他们跟投资银行签署了一个信用违约互换,简称CDS。
这东西就像一个保险,意思是在一定期限内,我会付给你一笔保险费,如果我持有的债券跌了或者违约了,那么你就赔我一笔钱,而如果我买的债券没有跌,那么你就白赚一笔保险费。
投资银行认为,房价短期内不可能下跌,那么房地产有关债券,也不可能下跌或者违约,这不是白给我送钱么!于是很乐意就签了这种CDS协议。
而在真正操作着,我根本不需要真正的持有这样一笔债券,就能够签署CDS协议,只要投资银行到时候能赔付就行。
投资银行也不在乎你到底有没有这笔债券,反正他们只要能赚保费就行。
说白了,这就是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赌博。
这就相当于是你去买车损险,银行不管你有没有车,只要你肯付保费,就把保险卖给你。
结果第二天,全世界的汽车同时爆炸成灰烬。这个时候哪怕你没有车,只要你拿着保险合同,银行就得赔你钱。
结果当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些CDS协议,自然就可以大赚一笔。
《大空头》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番操作。
历史上在2005年的下半年,便有小机灵鬼意识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崩盘,跟摩根大通、高盛、花旗、德意志、瑞银等投资银行签署了CDS协议。
所以当张伟拿出《大空头》的时候,第一批的大空头们实际上已经布局完成。
而张伟也没打算利用这个赚钱,一来是CDS协议的金额都比较大,最低也是千万美金起跳,张伟掏不出这么多钱。
二来则是因为距离贝尔斯等时刻还有两年零三个月,投资回报的周期太长了,这两年可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有闲钱的话,肯定投在国内,不比在次贷危机里当口头赚的少。
所以次贷危机这档子事,张伟就不掺和了,还是老老实实的赚笔稿费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