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水平太高,修改不了157(1 / 2)

第157章 水平太高,修改不了

孟鹤鸣本能的觉得,三天赶出来的论文,必然是粗制滥造,顶多也就是科普小作文的水平。

“张伟这孩子,还是太年轻啊,犯了年轻人都会犯的错误。刚做出来成果,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展示出来,太急于求成了。”

想到这里,孟鹤鸣开口说道:“我说张伟啊,咱们搞科研,还是要有耐心,急于求成可是要不得滴!特别是论文这东西,是科研成果的体现,可得用心去写,要精心的去打磨每一个词,每一段话,不能随便写写应付了事的。”

“孟主任,您该不会觉得,我这论文是随便写写的吧?我好歹也是在《科学》上发表过论文的,论文有多重要,我能不懂么!你还是先看看论文的内容吧!”张伟笑着说道。

“你用三天时间写出来的论文,能严谨到哪里去?不是我说你,咱们搞科研,得尊重客观事实嘛!”

孟鹤鸣说着,看了一眼论文呢的标题,接着道:“Toll样受体对RNA识别的抑制:核苷修饰的影响和未来应用方向,你这标题起的还挺大的,不光介绍科研成果,还讨论未来应用方向!”

随后孟鹤鸣开始仔细阅读起论文内容。

几行看下去,孟鹤鸣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作为国内的顶尖学者,孟鹤鸣阅读过的论文数不胜数,论文是不是粗制滥造的,孟鹤鸣一眼就能看出来。

也就是说那些包含大量专业词汇的长句子,不光是没有废话,还是精简以后的结果。

这就相当于是,让我们中国人用文言文写一篇文章,而且这篇文章还是要给皇上的奏折。

高水平的论文跟写奏折一样,落实在书面上,就跟平时说话不一样了,而且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也都要有用。

语法没毛病,只能说明英语水平还不错,但用词也很严谨,那不光是代表了一定的学术能力,更是说明花心思去打磨过这篇论文。

论文的叙述模式跟平时说话不一样,要做到精准叙述,不能有歧义或者容易混淆的地方。所以经常会出现含有大量专业词汇的长句子。

“这论文写的,还真是挺严谨的,乍一看上去,完全找不到任何表述方面的问题。三天的时间,竟然能写到这种程度?他是怎么做到的!”

像过关这样一章三千字,两千九百废话,还有一百是卖萌,皇上看了肯定是要砍头滴。

扔给母语是英语的老外写,精品论文也是很难的,也得是文化程度高的人才能写出来。

终于,孟鹤鸣看完了论文前面大部分的内容,也就是看完核苷修饰mRNA这部分内容。此时他心中,对于这篇论文,已经有了很高的评价。

如今张伟递交上来的这篇论文,无论是语法,还是用词,都非常的严谨,几段看下来,竟然挑不出任何毛病。

往高水平期刊上投论文,不仅要精准叙述,还要做到简单叙述,要让每一个单词都有用,几乎没有废的单词。

孟鹤鸣没有继续看后面关于mRNA技术未来应用方向的内容,而是又从头开始看起了论文的内容。

即便是对于母语为英语的人来说,想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花费不少的心思,精心的构思,一遍遍修改。

这完全不合理啊!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就算再不合理的事情,只要在现实中发生了,那么就不能去质疑其合理性。

此时的孟鹤鸣,虽然论文内容才看了不到三分之一,但里面的用词的拿捏,以及叙述的精准,都是在告诉他,这是一篇精品论文。

你可以想象一下,李斯的《谏逐客令》、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或者是海瑞的《治安疏》。这些东西写起来得多费工夫?不知道修改多少遍才成型。

文化程度普通的人肯定写不出来,都得是饱读诗书有学问的,而且即便是这些有学问的人来写,也是逐字逐句的斟酌修改后,才得以成型。

孟鹤鸣一边看论文,表情上的惊讶就越来越浓厚。他心中愈发迷茫,仅仅三天的时间,张伟怎么写出一篇这种高水平的论文!

哪怕是让母语为英语的学者,也做不到这一点啊,更何况张伟的母语还不是英语。

第一遍只是大概看一下论文里说的是什么事情,介绍了什么样的科研成果,而第二遍,就要仔细的去拆解论文内容了。

毕竟孟鹤鸣才夸下了海口,说是要帮张伟修改的,这要是提不出什么意见和建议,岂不是怪丢人的!

然而当孟鹤鸣逐字逐句的再看一遍后,他赫然发现,用词很准确,叙述很精准,还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div >

既然在语句上挑不出什么毛病,那就只能从学术角度来挑毛病了。 孟鹤鸣觉得,自己好歹是清大生物系的主任,学术能力肯定要比张伟这个生物学菜鸟强得多,我英文水平不如你那么溜,学术水平还能不如你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