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提前分蛋糕145(2 / 2)
所以自闭人在大一的时候,就能去操作实验,等于是直接跨过了苦力阶段,被当成人看,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按说有个新的科研项目缺人,那些苦力级别的研究生们肯定会趋之若鹜,至少会有一个上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可以积累实验经验。有经验的实验员,日后再去别的项目组,那也不用再做苦力了。
那些原本就有操作能力的研究生,来到这种新项目组,很有可能成为大拿,日后出了成果,是有机会在论文上混个署名的。
现如今却没有人愿意来,唯一的问题就是张伟!
张伟是个大学生,而且还是大一新生,让研究生给大一新生打下手,谁也拉不下这个脸。
张伟这个老检验员,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体制内出身的他,更能理解资历的重要性。
体制里年轻领导指挥不动年纪大的下属,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那种已经不打算进步的老油子,人家愿意听你的,是给你面子,人家不听你的,你也没办法。
大学里搞科研也是如此,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导师,跟张伟没有利害关系,凭啥过来帮你做项目?
而且能来清大读研究生的,哪个不是天之骄子?哪个不是心高气傲?平时让师兄师姐挥来喝去的也就罢了,为啥要让你一个大学生指挥我做事?
“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看来还得靠利益驱动啊!”
想到这里,张伟开口说道:“孟主任,你也别为难了,我提个方案。愿意来我这里的研究生,日后都可以在这篇论文上署名,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我给个第三作者!”
“你确定要这么做?”孟鹤鸣下意识的问。
“不这么做,没人愿意来啦!”张伟笑着说道。
“那行,既然你愿意给署名,我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孟鹤鸣点了点头。
这次的研究,可不是张伟自己做的,而是在清大的支持下立的项,后续实验也是在清大完成的。所以除了研究成果以后的利益分配,张伟早早的就想清楚了。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张伟肯定握在自己手里,不过清大毕竟是出钱出力,如果顾校长要通讯作者的话,那让出来也无妨。
第二作者,应该是要给生物系主任孟鹤鸣的,县官不如现管,孟鹤鸣就是那个“现管”,张伟做这个课题,遇到的所有问题,最后都是孟鹤鸣这一关来解决。
日后找学术大牛审论文,估计也少不了孟鹤鸣的帮衬。毕竟是清大生物系主任,人脉肯定是广的,找几个院士审论文,应该是轻而易举。
所以孟鹤鸣是配得上第二作者的待遇。
接下来就是第三作者以及其他的署名,这块蛋糕,张伟还没想好怎么分。
现在看来,必须得提前分一下了,把论文署名拿出来,才会有研究生愿意来这里当牛做马。
而张伟故意拿出一个第三作者,也是为了避免研究生只是为了混个署名,而不好好干活。
有个第三作者的署名作为激励,等于是给了一个上升空间,三个研究生肯定会努力去争取这一个上升空间。
至于给出的这些作者署名,其实也并不会影响到评选诺奖。
诺奖在评选的时候,对于谁是最重要的贡献者,拎的门儿清。
只有真正研究出成果的那个人,才会被评为诺奖得主,那种过来挂名的人,是不可能蹭到诺奖的。
就比如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那篇论文一共有1011个作者署名,在发表的时候,也是按照英文的姓氏字母排序的。
当然那个项目也的确动花费了几十年,用了数千名科学家,说一千多个科学家都有贡献,也是真的,不算是蹭论文。
但诺奖评审委员会,就是从这姓氏字母排序1011个作者里,精准的找到了那三个最具贡献的科学家,将诺奖颁发给他们,而其他1008个作者,也并没有异议。
这就是诺奖的厉害之处。
类似的情况在评诺奖的时候有很多,当年屠呦呦先生那篇青蒿素的论文,也是有不少的作者署名,但最终获得诺奖的,只有屠呦呦先生一人。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三大科学类的诺奖,总体来说还是公平公正的。
有人会质疑某某著名作家为什么还没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有人会质疑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华尔街的宠物;
至于诺贝尔和平奖,已经被石锤会颁发给战争贩子、恐怖分子、民族极端主义者和叛国者;
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的公正性,却从未被大众怀疑。
或许有人会觉得,某某科研成果很突出,没拿到诺奖不公平。
但你不能否认的是,真正拿到诺奖的成果,的确是带给全人类发展和进步。
美国已经向全世界证明,科学无国界完全就是一句屁话。
可真正到了全人类发展进步的层面,科学家还是有良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