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换装系统伪装神女_分节阅读_第170节(2 / 2)

  土地、植物,还有没来得及撤出来的家禽,乃至空气,以及河北省内位阶稍低的其他诡异,全部都在不可逆转地化为玉石。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A123事件的序幕。

  34L:楼上我记得那件事,当时全国范围内都发布了黄色预警对吧。

  河北省内玉化层层加深,而且有扩散的迹象,渤海近海的海水全都泛出玉石一样的光彩,诡异猎人谁去谁死,多少专家夜里都睡不着觉。

  其实当时已经把目标锁定在了历史因素上了,只是还没锁定到底是那一段历史催生出来了“玉世界”这种东西。

  众所周知诡异的诞生也依赖人类的认知,简单来说就是概念越深入人心,就越有可能诞生出强大的诡异。

  当时我记得外网都在嘲笑我们,说我们平时总是说源远流长,现在要死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上了。

  #华夏陆沉#的词条在外网刷了几百万条,现在想想都还恨得牙痒痒。

  37L:好了序幕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到这里A123事件正式登场。

  “玉世界”诞生三天之后,渤海近海彻底玉化,而且玉化还在扩散。

  气象台对河北临近的省市都发布了红色预警,河北省七个邻省啊,半壁江山都沦陷了。

  当时所有人都在哭,凄风惨雨不足以形容。帖主我就是河北人,一夕之间沦为难民,当时哭得可惨了,有种天下之大没有立锥之地的感觉。

  从河北省大撤退到邻省,现在又要从邻省撤退到邻省的邻省,那之后是不是还要再撤退呢?

  就真的是感觉很没有希望。

  不过当时虽然绝望,但所有人都没放弃,说到这里真的很想哭,感谢当时没有放弃的我们每一个人。

  凤凰就在这时候出现了。

  其实根本都不用看事后公布的卫星照片,起初是听到了一声鸣叫。

  到现在我都不确定那能不能用鸣叫来形容,那其实更应该被称之为“叫喊”。

  当时我脑子一嗡,整个人都放空了。然后就听见我身边有人在尖叫。

  我们每个人都在手腕上带了污染计数器,当时“玉世界”已经要蔓延而来了,污染数值已经达到了橙色,随时有向红色蔓延的趋势。

  然后就在那声叫喊响起的那一瞬间,污染数值暴跌,一瞬间回落到橙色范围。

  然后就是火光,当时所有人都能看见,凤凰拖着金红色的火光冲天而起,半面天空都烧起来了。

  有一瞬间玉石爆发出五色的光彩,但立刻被金红色的火光压倒,好像有惨叫声响起,又好像没有,实在记不清楚了,当时那种情况下很难注意到每一个细节。

  凤凰就一直停滞在天空中,其实那跟传说中神鸟的形象不太符合,不过也看不清楚,我看见的就是无边无际的绚丽的火光和绚丽的尾羽。

  玉石开裂的声音在火光中响起。

  有人在我身边喃喃说,“昆山玉碎凤凰叫。”

  撤退令和红色危险预警一并被撤销,据说当时全体专家都被叫起来了,连夜翻历史乃至野史,要确定这到底是什么回事。

  但我看到的就是,那场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

  最后火焰也熄灭了,渤海重新开始流动,我们都回家了,地面上有很多崩裂的玉石碎片,除此之外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

  震惊世界的A123事件至此谢幕,红色高危诡异“玉世界”在凤凰的火焰下碎裂。

  44L:一口气看下来才意识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屏住了呼吸。

  亲历过那件事的人都知道当时有多惨痛。

  59L:自从确认诡异受历史因素影响之后,你区流量就开始活跃起来了。

  当时官方还在沉默,你区已经开始讨论得热火朝天了,服务器都崩了好几次。

  各朝代最冷门的史书都被翻出来了,就是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时候的历史事件诡异化了。

  以及最重要的,“玉世界”消失了是没错,但是凤凰依然悬停在河北省的天空上,化为了另一轮太阳。

  官方派出了好多诡异猎人,去之前都签了生死状,但凤凰根本就没有攻击的意向,所有人都毫发无伤的回来了。

  所以大家就都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诡异,为什么表现得这么友善。

  72L:当时其实也没确定就是凤凰吧,毕竟跟传闻中的神鸟形象还是差了一点点的,而且那样的火,说是金乌更能让人认同。

  88L:是的,当时根本不确定是什么。是在之后忽然翻出来一段新的史书,现在想想真的就像是宿命一样,凤凰降临的第七天,李斯的手记被挖出来了。

  然后你区炸了。

  93L:何止你区炸了,互联网炸了,全国炸了,全世界都炸了!

  102L:就我还记得当时的盛况,全世界网络平台服务器都在崩。

  外网有个程序员正结婚呢,宣誓完之后打开电脑直接就开始在教堂现场加班。

  反正就是说什么的都有,不止线上,当时线下也都疯了。

  我们这边有舞狮的传统,当时放鞭炮的也有,放烟花的也有,从诡异复苏就开始积灰的狮子都被抬出来舞。

  家家户户,就像是过年一样热闹。

  109L:楼上同ip握手!!过年哪有那么热闹!我活了几十年也就热闹过那么一次(声嘶力竭)

  118L:我也记得,当时真的……最后还是官方出来一锤定音,说代号“玉世界”更正为代号“和氏璧”。

返回